播下想象的种子
安徽省巢湖市世纪新都小学任伶俐
在平时美术教学中,一直有个问题困惑着我,任我摸索着想要寻求适当的解 决方法,无奈收效甚微。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美术课堂上就很难再看到那样绚烂的 色彩,天马行空的想象?
每次为一年级的孩子们上美术课,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积极态度,教师的镜 头也要足了许多,你抛出去的每一个问题,他们都能大胆的想象着回答,从不顾 忌答案是否就是老师所期许的。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胆量和好奇心,作品才会有 那样烂漫的童真。画一朵花,总要为它画出哈哈笑的嘴脸;画一栋房子,总要把 它幻想成奇幻的形状;每画一幅画,总会有个可爱的小故事跃然纸上。
反观高年级的美术课,孩子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美术课就是个“无关紧要 的副课”这样的想法。多数人连基本的操作材料都没有,课堂上老师的提问,除 了个别积极的孩子,多数人需要你个别点名他才愿意开口。再看画面,他们更加 愿意去画自己眼里看过的,房子是我们身边的造型,小桥也是某天在某个公园看 到过的样子。布局死板,没有生气。
我们在一天天的成长,阅历越来与丰富,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我们能诠释的 东西也越来越多,可为什么儿时的丰富色彩却愈发的黯淡了呢?作为一名用画笔 说话的美术老师,更有义务去帮孩子留住灿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拥有 更强的造型能力,但在这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到底该怎么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呵护好奇心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 了。”他的这段话蕴含着的一个道理一一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是爱因斯坦成功 的原动力。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然现象感到过好奇的经验,小学 生由于涉世未深,好奇心更加强烈。学生经常会对一些的现象产生好奇,而这些 现象对教师来说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态。另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事 物的关注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好奇心的合理引导能 够使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听之、放之,或 教师只给予一些简单、肯定的命令式的回答(哪怕是没有定论的问题)。久而久 之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就不多了。日常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好 奇心或兴趣呢?
第一是精心设疑,让学生有机会多观察、多思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多方面观察,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美术教 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寻找 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实践和探知学习内容;要善于 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疑问,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 习的进程。
第二,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 被引发,教师授课应该让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的。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知道其中的答案,如果这时教师采 用最简单的方法一一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 依赖思想。如果教师是先“引”着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然 后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导”出其中的结论,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 还会对学生的想象在探索
播下想象的种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