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doc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
摘要:学案导学是以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 重,素质与应试兼顾。我校已实施“学案为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一 年的时间,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 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前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学案,学生 根据学案,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各小组 讨论、交流的成果。再经生生之间的讨论、补充、老师适时点评,精讲点 拨以及当堂测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一、学案的编制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而制定, 包括知识、情感和技能目标。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学习所 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和检测指明了方向。例如,《分数乘法》 第一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①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②能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③培养认 真书写,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重点: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 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难点: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正确 计算。
(2) 自主预习:这一部分的编制要求教师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过程和方法以填空题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 或者阅读教材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3) 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将课本知识设置成问题形 式。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 所在。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 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要思 考什么以及从哪个方面思考。
(4) 限时检测: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检测,设置联系题不要很多 但是一定要有代表性,一般为选择填空2-5个,解答题1-3个为宜。要求 学生当堂完成,通过限时检测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 的反馈,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把重点放在学生出错比较多 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一)以学案为导,进行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要在课前适当的时间发给学 生,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己解决学案上的有关问题。预习工作会使学生努力 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 主学习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的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 得到逐步的提高。要想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和题目,必须对教材好好的阅读, 这样学生就会通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阅读过程不理解的教材内容发现哪
一方面是自己的弱点,可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进行重点听讲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给出以下题目让 学生去复习旧知和预习新知:
③(T3) + () =6
(3)自主预习:①从温度计可看出4°C比- 3°C高7°C,列式子表示 为:()另一方面我们知道4+ (+3)=(),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哪两个式子 相等()o②因为()+ (-5) =4;所以4 - (-5)=();我们又知道4+ (+5) =()所以哪两个式子相等?
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