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陪孩子学习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那儿子学习一点也不自觉,老是要我盯着他学习,我一走他就溜号,真拿他没办法."在我下班还没有到家前他是不会做功课的,不是打游戏机就是踢球,这孩子一点也不理解大人的心思,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为了帮他复习考出一个好成绩,我就是请假也情愿,这次我因为忙没有工夫管他,测验就不及格。唉!这孩子不争气。”类似这样的抱怨还真不少。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即陪着孩子学习。晚上,关了电视,坐在孩子书桌旁,看着他写字做题,陪到深夜,仿佛自己陪着他同时把力量和希望传给了他。,学校常会有家庭作业要家长签字,或帮助孩子背书,检查作业。久而久之,成了习以为常的事. (精品文档请下载)
家长们的抱怨,反映出一个无奈的事实,那就是孩子对“陪读”?记者采访了市实验小学的副校长王丽伟,她认为得从“陪读"这一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说起。 (精品文档请下载)
陪读大致有这样几种方式:
1、近距离(或贴身)监督式。孩子做功课,家长坐在屋里或坐在孩子身旁,孩子稍有走神就提醒、唠叨甚至呵斥.
2、远距离监督式。孩子在屋里学习,家长在外屋时不时地进屋“侦察”一下,然后教育一番。
3、有问必答式。孩子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随叫随到,问什么回答什么,一五一十地把答案告诉孩子.
为了不让孩子贪玩,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坐在一旁“监督”,或时而“暗察",孩子将怎么想?他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孩子原来对学习并不反感,他们也或多或少会意识到自己学生的角色,,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即家长在身边慢慢地成了他学习的条件,一旦家长不在他就坚持不了学习,这就无意中人为地养成了孩子对家长“陪读",也会因为“陪读”而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认识发生改变,会错认为做功课、学习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满意,而不是自己的责任。这样即便原来有一定学习自觉性的孩子渐渐地也变得被动起来。何况,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独立性需要,当孩子知道自己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督促或“暗察“,孩子会有一种被监督的感觉,会感到很不自在。
(精品文档请下载)
正确的做法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变“陪读”为启发、引导和鼓励,创造一个使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逐步地转变
家长该如何陪孩子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