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LT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篇一:初一上劳技教案】
沿 溪 中 学 七 年 级 劳 动 技 术 教 案
始业教育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任务劳技课的学习内容 及教学要求。了解学习劳技的重要意义。
2、劳技评价标准及内容。
二、教学准备:
1、按教材要求准备好学生操作用的工具和配套教材。
2、教学投影片
三、教学重点:考核及评价
四、教学过程:
1、简述上学期学习内容及学习情况
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实践探究
一、评价要素
操作技能: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和科学实验中能规范操作,独立完成相关作业的能力。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求异能力,能大胆提出创造性的想法。
二、评价依据
1.劳动与技术
由课任教师根据学生在七至九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测评成绩,结合学生的劳动习惯及操作规范程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2.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由课任教师根据学生每学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表现和成绩等因素
,结合自评、互评,进行综合评定。
3.信息技术
由课任教师每学期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或上机操作考查,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4.实验操作
由课任教师组织考查,结合平时实验课学习的态度及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或根据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考查认定。
5.相关学习成果
在七至九年级参加校级或校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或展评、展示、发表)等成绩,根据成绩综合评定。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常规:1、带好上课所用的工具和器材。
2、上课专心听讲,认真练习,
3、遵守课堂秩序,不得随意离开位置和在教室走动。
4、爱护工具器材,严格遵守,注意安全。
5、下课请把产生的垃圾放到垃圾箱。
图片,用美工刀将屏风的图片位置线条刻空,注意图片上下的四分之一圆的半径是折线,不可切断。
c、用剪刀剪切或用美工刀刻屏风四周的线条。
d、折叠、拉伸所有的线条和立体支架。
六、技法要领
1、绘制平面图时必须准确,线条清晰。
2、刻划折痕的深度以纸的三分之一厚度为宜。要多次刻划,小心操作,不要刻透纸张。
3、折叠成形时应仔细,确保作品整洁、挺括。
4、切口要光滑、平整,不能毛糙。
七、注意事项
1、切割时应注意安全,使用美工刀刀片不能留得过长,刀片要锁住。
2、桌上垫三夹板,最好是玻璃。切割时小心损坏桌面。
3、如果不小心划破手指,要马上报告老师,及时处理。
八、课后小结:
本节课是运用切与折的技法来制作一只立体的工艺小屏风,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制作实践和讨论,基本掌握了切割与折叠的基本要领。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所学到的切折法,应用到其他作品中。在课后能制作出更美观、更有趣的纸工艺小屏风和一些有趣的、奇妙的纸工艺品来。
第二节《八角形风筝制作》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掌握风筝的制作的步骤、技巧以及风筝能飞翔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劳技操作与认真细仔劳动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对新知识的拓展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优质质量意识。
3. 了解风筝的起源与演变,以中国风筝的发明对全世界科技发展的意义;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风筝的制作步骤及要领。
2. 提线的安装,风筝的平衡。(试飞中的调整)
(这节主要是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当风筝制作完成后还要通过试飞来验证的,再加上学生刚接触到风筝的制作难免有些生疏感,制作风筝的步骤较多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要想试飞成功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平衡,风筝的平衡拴提线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把“拴线的安装,风筝的平衡”作为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法指导:
1. 欣赏——激趣——要领(步骤讲解)——动手操作(合作分工)——实践体会——点评概括。
2. 观察——质疑——练习(动手实践)——实践(试飞)——成功、失败小结。
在劳技上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好了,没有必要再谈什么教法,我觉得越是劳技课教师更要注重教法正确的实施。要做到精展——即在引入等环节要讲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进行动手操时有一个理论的指导与相关的文化内涵,比如我在处理风筝的简介时尽量把风筝发明给后来飞机、飞船发展的启示作用,又要尽量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但又要控制量和度。使学生对风筝的了解超出风筝本身的意义,这样情境的创设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