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诗的阅读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诗的阅读史

  在海子的作品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疑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了。它不仅出现在各种新诗选本中,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被流行歌手谱曲演唱,更被房地产公司用作铺天盖地的广告。在经过出版、评论、教育以及大众文化多重传播环节的复杂运动之后,它已经逐渐凝定为一首“代表作”,成为普通读者心目中海子诗歌最通俗的形象。有意思的是,20年来,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阅读接受的差异,使得这首诗也如同一面小小的棱镜,折射出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文/冷霜
  1989年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的消息令诗坛震惊,这个生前只在小范围内略具声名的年轻诗人的作品也由此受到更多同行和诗歌爱好者的关注。由于他的好友诗人骆一禾(同年初夏亦因脑血管突发大面积出血去世)、西川等人的努力,也由于海子诗歌自身的魅力,在之后的几年里,他的诗在诗歌爱好者中迅速地传播开来。1991年,《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由南京出版社出版,收入海子的短诗、长诗节选、散文、小说和诗论等,第一次较集中地展示出海子创作的全貌。1993年,海子母校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未名湖诗会”将时间从以往的5月移至他的忌辰3月26日,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初的几年里,诗会总是以朗诵他的抒情诗《祖国(或以梦为马)》作为开场。
  这一时期的诗歌氛围仍然遗留着浓厚的1980年代后期风气的影响,混合着“诗歌崇拜”、对形而上学观念的热衷和对已然来临的市场化社会的抗拒,因而更受其时诗歌爱好者(往往也就是潜在的或正在成长的诗人)喜爱的诗,是《祖国(或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等,它们音韵更为铿锵,在日后看来不乏矫情的诵读中也更易显出决绝和“悲壮”的姿态。不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同样能满足这种“自恋”。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诗人姜涛在1990年代初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社社长,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某一年春天,他和一些喜爱诗歌的朋友结伴去植物园,其中一个喝醉的朋友,竟在出门时于门口席地而坐,对着四周的游客高声朗诵这首诗。这一行为颇令游客惊异,有人竟误以为是乞讨,在他身边投下了零钱。
  这则轶事像是恰好为这首写于海子辞世前两个月的短诗提供了一个注脚:在诗中,诗人内心的冲突正是源于精神的骄傲和世俗现实的坚硬之间的紧张,这种紧张感,在1990年代前期很多诗歌爱好者那里并不陌生,因而在这首诗中获得慰藉和共鸣。
  1995年,西川编《海子的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西川编《海子诗全编》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海子作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1年,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使得这首诗开始为全国的中学生所知。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篇,历来要同时满足多项标准,按照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刘真福先生的归纳,它们至少包括“经典性”“教学的适用性”“进步性”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显然与它语言的质朴和意象的温暖、明朗有关,看上去,诗中的情感似乎纯净而超脱,然而,它在实际教学中却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难题。一方面,中学生们往往不易体会这首诗表面的单纯之下所隐含的矛盾,在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记录中,学生们初读的反应是“乐观向上”“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的生活”“读过之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放松感觉”“活着真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诗的阅读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