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课例研究报告
【基本情况】
1、任教教师:
王静,18年教龄,语文小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题为“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观察研究”,教学特色是善于发掘学生优势,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进行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观察研究。
2、教学主题:
看图写话《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习作
3、观察教师:
广雅小学语文科长谢鸿程、黄颖伶,语文科朱关玲、黄海珍、陈穗锋、苏清蓉老师等。
4、观察主题
看图写话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观察研究。
5、活动背景
语文科组是学校常态课例校本行动研究的首批实验科组,当前正在学校的整体引领下有计划地分阶段推进“三边互促型校本实践模式”的实验工作。我研究的小课题《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观察研究》通过了荔湾区广雅小学2011年度教师小课题立项。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常态课例校本行动研究,真正改进本校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我们本学年的校本教研重点定位在“基于教师小课题的二元五次常态课例校本行动研究”上,侧重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对相关课例作更为深入的研讨,以期达到着承前启后的目标。本次课例研究,将围绕“看图写话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观察研究”这个核心问题,对“基于教师小课题的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作深入的实践和探讨。
【第一次、第二次课前会议】
第一次课前会议时间:2011-11-1
第二次课前会议时间:2011-11-2
(一)王静老师说课
第一次说课内容:
1、研究模式:同课异构。
2、内容主题: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是学生作文成败的关键。我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3、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本能把一件事表达完整,大部分学生正学淡,普遍是看到什么写什么,缺乏想象力,还未能掌握一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不多。个别学生写作还存在语句不通顺,没有条理等现象。
4、教学目标:本次指导我想让学生学习观察的顺序,学会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写作上,并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写出秋天的特点,把语句写通顺。难点是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准备通过让学生自主交流后的汇报点拨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写作、及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集体指导一幅图画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及写作的技巧。
5、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大致结构是:一、创设情境,感悟秋天;二、拓展思路,展说秋天;三、写作点拨;四、自主写作;五、互动评改。我的困惑是学生是否能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写出初稿,并进行评改。
6、学习监控:我将通过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调查表及学生的作文去检测学生是否达成我预设的目标。
第二次说课内容:
老师们观察了第一次课例后提出王静老师在落实第二个教学环节“拓展思路,展说秋天”时,课前没有筛选过学生的图画作品,因此随意选取的作品欠缺指导的意义;另外,在第三个教学环节“写作点拨”时应向学生展示本单元中出现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更好地模范优秀范文写出优秀的作品。根据老师们的意见,我准备在指导学生
《秋天的图画》课例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