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一页,共64页。
概 说
一、定义:
阳明病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邪热炽盛的极期阶段。以胃家实为主要病理机转,其性质为里、热、实证。
第二页,共64页。
二、阳明病的形成:
阳明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
1、太阳、少阳失治或误治,伤津化燥转属阳明。
2、本经自感:里热素盛,感邪后易于入里化热
化燥。
3、阴病转出:以太阴转出阳明者居多。
第三页,共64页。
三、阳明病分类:
热证——有热无积之无形邪热。
本证 (白虎汤证、白虎加参汤证等。)
实证——有热有积之有形实邪。
(三承气汤证等。)
兼变证:发黄证、血热证等。
四、阳明病治法:
热证——清其里热(“热者清之”)
实证——攻泻里实(“留者攻之”)
兼变证随证施治。
第四页,共64页。
第一节 阳明病提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第三节 阳明病辨证
第五页,共64页。
第一节 阳明病提要
第六页,共64页。
一、阳明病提纲
【原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提要】
阳明病提纲。
第七页,共64页。
【释义】
胃家
——泛指胃肠而言,不单纯指胃腑。
实—— 邪气盛之意。
《内经》:“邪气盛则实。”
“胃家实”即指胃肠之邪亢盛。此“实”既
包括了食物积滞之实(实证),也包括了邪
热壅盛之实(热证)。
第八页,共64页。
二、阳明病脉证
【原文】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提要】
论阳明病外证。
【释义】
身 热
汗自出
不恶寒
反恶热
——里热蒸达于外。
——热盛迫津外泄。
——邪不在表。
——里热炽盛。
第九页,共64页。
【原文】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186)
【提要】
论阳明病主脉。
【释义】
脉大之理:
生理:阳明经为多
气多血之经
邪至阳明,
正盛邪实,
气血涌盛。
病理:阳明病为表
里俱热之候
第十页,共64页。
2-阳明病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