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本教研该做些啥?
关渠小学 胡宁华
时下,校本教研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边远学校校本教研仍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做些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理论学习。虽说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校本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那是非常有必要的。
2、抓集体备课。由于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是教师实践成长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备课与编写教案这条最基本的师训“干道”,提升业务水平。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业务能力的教师为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教师在这个小团体里,共同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抓教材培训。教材是教师赖以施教的依据。对教材研究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对教材的传授。我们总不能
“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吧!似乎很懂了,其实,离教材的本意还远着呢?不要指望读一遍就可以抓住教材的精髓。尤其是新教材,有的教师还不懂怎么教,急需进行教材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明确教材编排意图,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重难点,了解教学时应注意地方,从而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4、抓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平时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它是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研究。
其操作程序大致为:⑴ 选择课题。以问题为中心,问题的发现与界定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选择课题应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⑵ 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⑶ 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⑷ 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5、抓沙龙研讨。沙龙研讨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它可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起来
我们的校本教研该做些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