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态(shēngtài)规划的基本内容 和方法
一、生态(shēngtài)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shēngtài)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shēngtài)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shēngtài)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第1页/共63页
第一页,共63页。
一、生态规划(guīhuà)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I . L . McHarg在《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指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fāzhǎn)的一种规划方法。
第2页/共63页
第二页,共63页。
二、生态规划(guīhuà)的主要任务
生态规划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任务:
(1)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进行合理布局,以避免因土地利用不适宜和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2)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搞好区域生态区划、人口适宜容量、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等;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基础设施密度限值。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第3页/共63页
第三页,共63页。
三、生态规划(guīhuà)的步骤
生态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评价
规划方案
生态评价
资料收集、实地考察
因子选择及图
像化处
理
生态适宜性分析
适宜
性评
价
生态调查
决策分析
第4页/共63页
第四页,共63页。
四、生态规划(guīhuà)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fāngfǎ)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第5页/共63页
第五页,共63页。
(一)生态调查(diào chá)的内容与方法
1.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自然环境状况调查主要侧重对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调查,包括:气候气象因素和地理特征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状况;人类开发历史、方式和强度;自然灾害及其对生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础图件收集和编制,主要收集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zhíbèi)图和土壤侵蚀图等。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
(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第6页/共63页
第六页,共63页。
(一)生态(shēngtài)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四类。
收集历史资料,可以了解区域与城市的过去及其与现在的关系,还可以提供实地调查所不能得到的资料;
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社会调查通过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yǐjí)所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望;
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
第7页/共63页
第七页,共63页。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nèiróng)与方法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的社会(shèhuì)、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l km, km× km(网格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元。
第8页/共63页
第八页,共63页。
(二)生态(shēngtài)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
生态环境规划实用教案实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