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复习题.docx生物与环境
1、下图为四种植物(I、II、III、IV)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 的植物是()
I
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
念横睚怡罢汩
4月 5月 6月 T月
撅坦<-畀划,nw畀捉忸
势) -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C1)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 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解析:生态系统中,影响某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环境条件,如食物是否充足,气候 (温度、光照)是否适宜等,二是该生物的天敌情况,在这两者的影响中,前者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
C1)从图屮可以看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净生产量的变化曲线与无机养分的变化曲线相一致, 说明无机养分的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净生产量的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C1)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的变化而变化
(2)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 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在5月屮旬开始,两者乂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2) 4〜5月间,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的原因:一是外界环境适宜(水温高,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 分供应充足,二是天敌少(浮游动物量少)。5月中旬开始,无机养分逐渐减少和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吃掉, 故出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牛产量和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都减少。
(2)水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量减少(2分);无机 养分逐渐减少,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2分)
(3)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 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这段时间内,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增加,消耗了相当一部分浮游植物所致。被浮游动物消耗(2分)。
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
据图回答:
(1)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 非生物因素是光。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澡类或浮游植物(2)近海水域水深型米左右处生产者的 数量最多。
C3)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内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杲。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 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杲可知,这两种牛物的种问关系为
,结杲如下表:
播种量的比例
收获种子的产量
大麦
燕麦
大麦
燕麦
42
133
81
56
98
32
105
13
如果在温室屮,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屮的植株数
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o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 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南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
用对谨度(%)
Si
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 A ,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o
寄生
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
冬 O
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变大;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少,会使蝗的发生量变大。
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许多鸟类在春夏之际交配繁殖,启动这种繁殖行为的外界因子是()
A
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