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手足口病防治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手足口病防治
疫情现况
2010年1月1日至4月12日, 现住址在芙蓉区手足口病例252例、去年同期为153例。
252例中1月77例、2月27例、3月75例、4月份(12天)有73例。
2010年1月1日至4月12日252例手足口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236例, %。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已知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流行期间, 患者是关键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破溃时病毒溢出; 病后数周, 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关键传染源。
流行病学
传输路径
消化道: 粪-口传输。
呼吸道: 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病毒可经过飞沫传输。
亲密接触(关键路径): 可经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具、内衣等; 如接触被病毒污染水源, 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输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显性: 隐性=1: 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 尤其是5岁以下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经过隐性感染取得对应抗体
不一样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 人群可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 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 无严格地域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 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 传输路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传输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通常2~7d,无显著前驱症状。
关键表现
急性起病, 发烧和/或手足口病。
口腔黏膜: 小疱疹, 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 也能够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斑丘疹, 手足部多见, 皮疹关键分布于手背、指间, 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 呈离心性分布, 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 直径约3~7mm, 质地稍硬, 自多个至数十个不等, 2~3日自行吸收, 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
重症病例
5岁以下多见
病情进展快速
多在病程2-5天发生
神经系统症状
心肺部症状
重症病死率: 10-25%
死因关键为脑水肿、脑疝, 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判别诊疗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发, 现在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关键侵犯猪、牛、马等家畜。人感染口蹄疫较少见。关键为饮用未经消毒病牛乳或接触病牛而感染。
潜伏期2至18天, 通常3至8天
发烧、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口腔粘膜疱疹, 易融合成较大溃疡; 指(趾)尖皮肤上出现小水疱和溃烂, 有痒痛感, 有时也出现于手掌、鼻翼和面部; 病程通常一周左右, 愈后良好。

手足口病防治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