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退热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退热药物的合理使用ppt
第一页,本课件共22页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它是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般而言,腋下温度在37℃以上,℃以上,℃以上,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过热可因机体产热过多,散热过少或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由于此种体温升高既无致热原的作用,亦无体温调定点水平的上移,因而与发热有本质的区别,另外,生理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也不能称为发热。
第二页,本课件共22页
临床发热的原因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散热减少或产热增多或者说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以感染性最为常见 。
第三页,本课件共22页
感染性因素:
包括细菌感染,如伤寒、结核、细菌性痢疾、丹毒、肺炎、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肺脓肿等;病毒感染,如流感、肠道病毒感染、脊髓前角灰白质炎、I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麻疹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阿米巴病;霉菌如霉浆菌;立克次氏体等。
第四页,本课件共22页
非感染性因素:
恶性肿瘤,由于组织坏死等原因常释放出内生性致热原而出现发热现象或因一些恶性肿瘤免疫力降低而造成感染致发热;胶原病,也可称自体免疫疾病,由于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身体组织,造成炎性反应,释放出许多内生致热原而致发热;遗传及代谢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髓质肿瘤等;体温调节中枢的失常,如脑瘤、脑溢血、脑炎等;化学物质,如药物进入血液后所致的输液、输血反应;血肿块、心肌梗塞的组织坏死等。
第五页,本课件共22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
其他类退热药
中药退热药
第六页,本课件共22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
1 阿司匹林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中水杨酸类药物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
第七页,本课件共22页
2 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中苯胺类药物 又名扑热息痛,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物。其选择性抑制中枢COX(环氧酶(cyclo-oxyge-nase), 对外周抑制作用很弱,是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因此,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量。-,儿童用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第八页,本课件共22页
3 布洛芬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中丙酸类衍生物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代表药有布洛芬混悬液,味甜,适合儿童服用。布洛芬精氨酸颗粒,这种制剂将布洛芬制成精氨酸盐类,增加了药物溶解度,促进了药物吸收。常用的复方锌布颗粒的主要成分就是布洛芬,其中的锌离子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作用。
第九页,本课件共22页
4. 安乃近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中呲唑啉基类活性药物,规格有注射剂和片剂,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中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 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其高度选择性是其疗效确实、不良反应较轻而且少的关键所在。2011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修改尼美舒利口服制剂说明书规定,明确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该药.
第十页,本课件共22页

退热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322 KB
  • 时间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