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本知识测试
第一某些 高频考点
【考点 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等。”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宪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奉、教育限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人除外。”
(2)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自由,涉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示威等方面自由。
(1)人身自由
《宪法》第37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3)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她办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2 )人格尊严
《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办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 )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第4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第4 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 批评和建议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关于国家机关提出 申诉 、控告或者检举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对于公民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关于国家机关必要查清事实,负责解决。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3)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人,有依照法律规定获得补偿权利。
(1 )劳动权
《宪法》第4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劳动权利和义务。”
(2 )劳动者休息权
《宪法》第43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权利;(2)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设施,规定职工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3 )物质协助权
《宪法》第4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年老 、 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状况下(当前,国内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状况下可以获得物质协助)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协助权利。”
(4 )受教育权
《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受教育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小朋友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 )文化权利与自由
《宪法》第4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她文化活动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她文化事业公民有益于人民创造性工作,给以勉励和协助。”
(二)公民基本义务
;;、荣誉和利益;;;:夫妻双方有实行 筹划生育义务;父母有 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义务,成年子女有 赡养扶助父母义务。
【考点 2】犯罪排除事由
(一)合法防卫
《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人身、财产和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而采用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导致损害,属于合法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起因:存在现实不法侵害,涉及犯罪与违法;
(2)时间:防卫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主观:具备防卫意识;
(4)对象: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防卫;
(5)限度: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导致重大损失。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惩罚。
—— 无限防卫权
(1)合用范畴: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2)限度:虽然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不法侵害人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二)紧急避险
《刑法》第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人身、财产和其她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危险,不得已采用紧急避险行为,导致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2. 构成条件
(1)起因:合法权益正面临现实危险;
(2)时间:危险正在发生;
(3)主观:具备避险意识;
(4)对象:不得已损害另一合法权益;
(5)限度: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避险引起损害应当不大于避免损害;超过必要限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
2022年度公共基础知识测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