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县区、乡镇、街道基层干部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直接执行者, 他们直接服务于基层,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与群众接触的时间最长、面最广、最深入, 他们的思想作风好坏, 直接反映了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近期按照全区创先争优和“改进思想作风, 提高党性修养”学习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人近年来的工作经历, 以惠农区为例,就县区部门、乡(镇) 、街道党政机关干部(以下简称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存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今后的对策措施。一、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 惠农区创新机制, 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 建立健全了《关于建立抓人促事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有关制度, 推行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分管领导述职和部门“三争双招”三个评比会, 建立了干事档案、学习档案和廉政档案制度, 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锻造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干部队伍。但经认真分析后发现,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 一些干部或多或少存在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一些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理论无用论。一部分干部对学习理论缺乏动力,表现出较大的惰性。(二) 一些干部事业心、责任心需要进一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理想和信念淡化,在“为什么干”的问题上认识模糊,工作缺乏热情;二是缺乏上进心, 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三) 一些干部群众观点有所淡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仆意识淡薄, 自视比一般群众高一等, 在情感上首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二是不愿深入群众, 一些干部习惯于坐办公室, 而不愿多到群众中走走, 了解社情民意不准确全面。(四)一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 在工作中难以接受新观念、新办法, 墨守陈规; 二是“等指示”的较多, 相当部分干部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懒于思考, 习惯于听上级指示;三是照样画葫芦,看到外地的一些新经验,新做法, 不知结合本地实际,照搬照抄,却美其名为创新。(五) 一些干部组织纪律观念有所淡化。主要表现在: 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上存在个人主义倾向,一些领导班子成员明明有不同意见, 也不发表。在对待全局与局部关系上存在本位主义倾向, 计较当地利益、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多。在自律问题上存在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二、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致使基层干部思想作风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干部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工作、环境、制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具体分析,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 从环境因素分析, 主要是社会生活变革带来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激荡的形势, 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渗透; 在国内, 市场经济也不断冲击着基层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和物欲的无止境性, 加上机会的不均等和攀比心理的作用, 往往会使一些干部心理失衡,造成了部分干部行为不安分、思想不集中、事业心不强、不爱岗敬业的浮躁心理,严重的便一步一步走向腐败。(二)从自身因素分析,主要是干部个人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一些干部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省市机关主要是研究出台政策, 管宏观的, 而县乡基层机关直接接触群众, 主要是落实上级政策, 做微观
作风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