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爱心传递,师生和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爱心传递,师生和谐
——洛滨中学 / 李德倩
“精神关怀”即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关注学生的精神质量。世界上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只要人与人的关系搞好了,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师生关系将变得和谐、融洽、美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人人需要赏识,学生尤其需要赏识。作为学生,都盼望来自教师的赏识。我们一定要使学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劳动,便会有一份收获的快乐。这快乐,是教师应给的。教师的认可和欣赏,能开启学生内心的门窗,鼓舞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生命中蕴涵的无限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眼睛关注学生,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将会使学生的心中充满勇气和豪情,达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的目的。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不同场合用不同形式满足学生认可和欣赏的需要:在每次日记中,在每次的课前演讲时,在每次合作学习时,报以鼓励的语言、赏识的目光。让学生生活在教师的赞扬和激励之中。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和欣赏的眼神,都会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之灯。让师生产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智慧与智慧的撞击,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这不仅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而言,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获得乐趣。既益于身心,又增长知识啊!                                 
     优劣并无定论,关键的是我们看待学生的目光如何。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看一棵树,我们只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就总能在这棵极普通的树上发现美来。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有姿。同样道理,学生千差万别,赏识也应因人而异。成绩好的赏识他的睿智,暂时不够好的可赏识他的勇气;好动的赏识他的活泼,静默的可赏识他的沉稳;胆大的赏识他的无畏,胆小的可赏识他的谨慎;在待人接物上慷慨的要赏识,节俭的也要赏识。如果我们每天怀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那我们一定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 
 一、教师赏识后进生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有差异的群体,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受到关注,对后进生尤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教育是一种需要关怀备至地去触及学生心灵的工作。因而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刻理解关注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倾注你全身心的智慧和爱去赏识学生。试着多给后进生一分宽容,少一分训斥;多一分关爱,少一分冷漠;多一分赏识,少一分打击;多一分期盼,少一分歧视;而且长期坚持,不轻言放弃,以充分而细腻的人文关怀走入学生敏感而丰富的心灵,那么你的学生将逐步恢复和重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逐渐贴近你的教育目标。 
     有一个叫陈佳的学生曾对我说:“老师,我不怕批评,批评见得多了。我就怕被感动,怕被看得起,怕表扬。你表扬我,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确实,她的字写得很工整,朗读课文也很有特色。我经常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给她以赏识。当她流利地朗读完课文,对她说:“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看她的作业很工整,就旁批:“你的字很端正。如果再花点工夫练一练,

爱心传递,师生和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