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图解
LT
第一章 屋顶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总起说来,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总之,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是各式各样。屋顶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级的区别。
硬山式屋顶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的地方。悬山式屋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挑于山墙之外。从外观上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起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汉阙石刻中的歇山顶
根据目前资料来看,歇山式屋顶最早见于汉阙石刻,并且早期的歇山顶较小,直到清明时期的官式做法中才有了大歇山。但是,尽管早期歇山式屋顶并不大,但与硬山式和悬山式屋顶相比,歇山顶在建筑的等级上还是很高的。
透空式山花
在歇山式屋顶的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即为“山花”。山花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形式,尽在博风板上用悬鱼、惹草等略加装饰。
封闭式山花
明代以后多用砖、琉璃、木板等,将歇山式屋顶山花的透空部分封闭起来,并在其上施以雕刻作为装饰。这种山花形式称为“封闭式山花”,它与早期的透空式山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与韵味。自此以后,山花也逐渐发展称为建筑的一个重要装饰区域。
悬鱼
悬鱼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件,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
关于这个装饰还有一个典故。据《后汉书》记载:府丞送给公羊续一条活鱼,公羊续接受了却没有吃,而是将鱼挂在庭中。当府丞再送鱼来的时候,公羊续便让他看悬在庭中的那条鱼,以此委婉地拒绝了府丞的第二次送鱼,明示自己不愿受贿的心意。后来人们便在宅上悬鱼,以此表示房主人清廉高洁。
悬鱼形象的变异
悬鱼装饰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化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有的甚至变换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卷棚式屋顶
卷棚式屋顶也称元宝脊,其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也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正脊”是弧形,与普通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正脊。譬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式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