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台儿庄为枣庄市辖区,位于山东省的最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儿) 庄跨漕渠, 当南北孔道, 商旅所萃, 居民饶给, 村镇之大, 甲于一邑, 被乾隆称为‘天下第一庄’”, 呈现出“商贾迤逦, 一河渔火, 歌声十里, 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黄金水道”京杭运河横贯全境 42 公里,常年通航 2000 吨级船舶。 1938 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 歼敌万余人, 英雄的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2008 年起,枣庄市投巨资恢复台儿庄运河古城,着力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 打造成沿运河独有、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 枣庄向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得到了国家认可和政策资金支持。为了在城市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 台儿庄区政府将以台儿庄古城为起点打造文化产业园, 延长枣庄的文化产业链, 并发挥古城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效应, 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二、规划意义 1 、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根据中央精神, 近年来, 台儿庄区坚持发展文化产业, 打造了“大战故地· 江北水乡· 运河古城· 时尚生活”的文化名片,修复建设了台儿庄古城,推动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2009 年 12月 16日, 国台办下发了《关于在台儿庄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批复》, 并于 12月 17 日在台儿庄运河古城正式挂牌。这一基地,在全国为首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基地挂牌以来郁慕明等高官以及经济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 100 多人、台湾游客 2 万多人前来台儿庄古城考察、参观和旅游,其中 15 家台商入住台儿庄古城并投资兴业。因此, 在台儿庄设立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会丰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文化内涵, 促进海峡两岸在同一平台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并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共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3 、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台儿庄区为枣庄市辖区,同“煤城”枣庄一样,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果按现有的速度采掘煤炭资源,那么二、三十年后,将陷入像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的经济困境。为此, 市委、市政府坚持在国家战略中为城市定位, 在结构调整中为民生找出路, 提出将煤化工、文化旅游和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三大战役来打, 特别把文化旅游业发展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引爆点, 从而恢复建设了台儿庄运河古城, 初步实现了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为 20 万面临转岗的煤矿工人找到了再就业门路。但是, 发展文化旅游业, 需要更大的发展平台, 也需要更多的国家政策扶持, 所以, 台儿庄区先期争取省政府支持,将古城周边 10 平方公里的土地调整为文化产业园区,现在已有万通、华侨城、华谊兄弟、天下凤凰、联想等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因此, 在台儿庄设立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可以强力拉动全区乃至全市城市经济转型,提前为国家解决资源型城市的“老大难”问题。 4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台

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