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 2012-04-02 11:08:37| 分类: 默认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论述简答题 1、有的老师认为: “以往的教学是重预设而轻动态生成,现在的教学应该是重动态生成而轻预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你的理由。答: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这一整体的两翼,是整体的两个方面,是融为一体的。相对而言,预设是更为基础性的,生成是提高性的工作,二者是互补的关系。从结构与过程的关系来看,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生成是不可预约的,是在预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预设更关注效果,而生成更多的关注效率,即潜在的发展,但对预设与生成的把握要有一定的度,过分关注某一方面就会影响另一方面, 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的关系,使其融为一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思: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越充分,生成越精彩,高明的预设总是能在课堂中结合学生表现,作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精彩需要精心预设,特别要注意细节的考虑。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的认识。答: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阴道者。 21 世纪的教师在劳动过程中不仅仅是付出和奉献,而是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理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一些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作为引导者,其角色行为表现的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起巡展真理;能国承认果实和错误。做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 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学舌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让每位学生同等的的学、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3、如何理解课程不只是一种“文本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 答:新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在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学习个体存在,更注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事件,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且似懂非懂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智慧与经验,去积极攻破难点。一旦攻破,学生非常兴奋,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一种体验…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具有新的课程观念,传统观念中我们认为,课程就是学科知识,是教材,是大纲,是教学用书,是教学参考。新的课程观不仅仅是指教材,它是教科书、教学材料、师生、情景与环境的统一;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载体,而是师生探知的过程;课程不仅表现为显性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而且还表现为由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情感态度等组成的隐性课程或者环境课程等。后者往往比前者产生的作用更大,更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更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下的育人目标。 4、有的教师认为: “发现式学习方式优于接受式学习方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陈述你的理由。答: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只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发现性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我们只要发现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忽视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学生对全面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接受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主要活动是听,把知识纳入大脑中。而探究、发现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创设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知识的主动接受者,是知识的发现者。从两种学习方式所蕴涵的内容上看,是相悖的。但是,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前者对于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后者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重视和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无疑对于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却忽视或者完全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中
教育教学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