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写作指导:关于“反转新闻”的再认识.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写作指导:关于“反转新闻”的再认识.doc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写作指导:关于"反转新闻"的再认识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广东东莞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车上的一名婴儿突发疾病,艾先生连闯三个 红灯紧急救人,按照交规,艾先生因连闯三个红灯不仅要面临扣分罚款,还需要重 新考取驾照,作为一名网约车司机,这个处罚对他的生活影响很大。事后当他联系 乘客希望作证以撤销罚单时,乘客却称“跟我没关系”。舆论被引爆后,这名乘客 被指“冷血”,此事被网友称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交警部门在调查后 取消了处罚,网约车平台也为艾先生颁发了 “见义勇为”奖金,鼓励其正能量的行 为。网友评论“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之后,还寒了心。” “好制度更应该有温度”。 随着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是一起“乌龙事件”,原来医院当时给艾先生的联系方式 并非当事乘客的,而是与当事乘客同时段入院、且情况基本相似的其他病人的联系 方式,导致艾先生在请对方帮忙撤销违章的过程中出现误解。艾先生已向当事乘客 道歉。网友欢呼“这是开心的反转,完美的结局。”
近年来,类似的“反转新闻”不时出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请你写一篇 文章,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反转新闻”的认识。可以从“反转新闻”的概念、共 同特征、发生原因、如何避免等角度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反转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 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主要特征是吸引舆论眼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 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
“反转新闻”的共同特征是:吸引舆论眼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人瞠目结 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随着事件细节和真相的不断发掘,剧情突然 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被同情的受害者瞬间 成为被唾弃者,被攻击的作恶者立刻成为被同情者,瞬间发生了 180度的情绪大挪
移。而导致这些“反转”发生的始作俑者,其实可能是这个舆论场中的每一个人。
新闻为何产生反转? 一个原因是,碎片化信息与刻板成见的结合。在自媒体环 境下,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得到加强,甚至变成即时性的一一最好第一时间将信息公 之于众。同时,碎片化传播成为习惯,很多信息未经核实或并不全面,也被广泛传 播。然而,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在公众心中可能存在较为牢固的刻板成见,如被撞倒 的老人、打人的城管等。在刻板成见作用下,当人们接收到碎片化信息时,根本没 耐心作出理性判断,而是任由碎片信息调动自己的刻板成见。于是,结论快速得出, 这个结论可能以偏概全,也可能过于主观臆断。这为以后的反转新闻提供了可能, 一旦新的不同信息传来,人们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之前的判断过于匆忙和武断。
反转新闻的第二个原因,是记者报道失实与对公众焦虑的刻意迎合、刺激。记 者要有受众意识,只有有了强烈的受众意识,记者的传播才可能实现其效果。但是 这种受众意识不是一味迎合受众,更不是对受众某种焦虑的刺激。遗憾的是,一些 记者和传播者有时忘记了理性客观的原则,在报道新闻时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焦虑, 并且通过选择性报道不断刺激这种焦虑,以期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一旦这种选择 性报道失实,记者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传谣者,就是一个破坏者。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写作指导:关于“反转新闻”的再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21-12-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