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原文出处】民族语文【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 199406 【原刊页号】 020-026 【分类号】 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作者】陈乃雄【复印期号】 199506 【标题】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正文】[提要] 云南省境内有一部分自称“本人”的居民, 他们被分别归入汉、布朗、彝、佤等民族。“本人”认为自己源出北方, 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后。他们的家谱、传说以及有关史志记载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刻在墓碑上的零星契丹字以及遗留在“本话”中的一些与蒙古语族语言,特别是与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源出契丹的达斡尔族的语言谐音的成分, 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 证明今日之“本人”虽然不一定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嫡系子孙, 但他们作为契丹人的后代, 大概是没有疑问的。“本话”很可能是古老的契丹族来到云南, 借用了当地土著濮人之一支的语言而又融入自身固有的某些词语成分,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语言。一契丹, 是我国北方古代民族之一。唐末, 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公元907年即可汗位,公元 916年称帝,建立了时曰契丹、时曰大辽的王朝,绵延二百余年, 与五代、北宋并存,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的政权。辽亡以后契丹人的去向,素为研究者们所关注,但总的说来, 却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198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上刊登桑耀华的文章《施甸县本人(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附件《由旺蒋姓宗支叙》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生于天地之间, 皆有木本水源。木有本也, 木发千枝皆共本; 水有源兮,水流万派悉同源。根深者枝必茂,源远者流自洁也。噫, 吾祖籍镇南京, 姓耶律氏, 名阿保机, 先宋登帝于辽,位传十二世至阿育祖,因得疾病而造无量宝塔,霞光远映,由斯醒悟遁世,修身而成正果,位及金马, 传于太子,被金人所刻。后裔改称为莽, 随师征南有功, 升授武略将军之职, 实授金齿司住持。数代亦发数枝, 分尼鹤庆、邑林、腾越。后至大明洪武十五年, 因岳缅造判, 维吾祖奉旨调遣马步精兵得胜, 分授施甸长官司世袭土舍之职,由此复征蛮夷,陆续落业平安、平戛、猛板,仍袭舍职数代。惟木瓜榔乃九册之土舍旧址, 受恩于洪武十五年,钦授永直郎,延至正统, 封受武略将军之职, 改莽姓为蒋。由始至今, 年远代深, 阐明裕后矣。”同一本书上还刊登了杨毓骧的文章《施甸蒲满人( 布朗族) 社会文化调查》。杨文中的“蒲满人”指的就是桑文中的“本人”。蒲满, 是汉文史籍中对云南孟--高棉语族诸民族先民的一种称谓。汉、晋时统称为“濮”,唐、宋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明代分称佤族为“哈剌”。清代始见“崩龙”族称, 即今之德昂, 其余仍称“蒲蛮”。蒲人( 濮人) 支系繁多, 故素有“百濮”之称。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现在的布朗族。“本人”是布朗族内部部分居民的自称。他们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对于被人与蒲满( <蒲蛮) 混为一谈颇有反感。认为自己源出北方, 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后。杨毓骧公布的在昌宁大塘区新谷乡中寨山林中一片本人墓地里发现的题为《阿公碑文原序》的石刻首段就说: “公原籍乃辽东人氏, 宋末时,公之先祖保机……越数年,兴元灭金……不意遭逢变世,保机后裔四散奔走,遑遑而迁。□公之先祖移居滇西顺宁而觅

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