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王俊峰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使学生结合实际情景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德育、塑造学生高尚品格的课程,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实践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理性的法制观念,成为未来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与法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现状
首先是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习过于被动,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限制了他们自我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政治课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致,使学生对课程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没有提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后是教无特色,学无特点。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许多政治教师以“教”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围绕“教”转。教师的教从主观意愿出发,不研究学情、学法,学永远服从于教,从而使得教和学均无特色。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特点,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将道德与法制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疑问。这样学生就能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体而教师是课堂主导的地位。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明确目标,精选案例。案例的收集途径有很多:我们可以借助教材,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内的案例通常都是精挑细选的,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是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第一手材料。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和媒体,除教材外,《时事政治》《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报刊资料也是获取案例的有力途径;新闻、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内容上也有大量的新闻事件、政治常识。如果教师能够精选案例用于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它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可使用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教师可对生活中碰到的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留心生活中的媒体和媒介等能够提供的资料和素材;再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