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无法在真空种传播,但是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3. 声速: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 秒。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固体、液体、气体。例题 1: 某人在一次闪电发生后 8s 才听到相应的雷声, 求闪雷处与他相距多远? 解: mssm vts 2720 8/ 340 ????答:闪雷处与他相距 2720 米。例题 2 :百米赛跑时终点记时员应以发令枪冒烟作为记时开始点,如果某位记时员是以听到发令枪作为记时开始点, 那么他所记的成绩会有怎样的误差? 解: ssm mv st294 .0/340 100 ???答:他所记的成绩比真实成绩少 ,会误将运动员成绩提高。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1/2vt 5. 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回声与原声时间相差 以上才能被人耳区分出来,一般需要距离障碍物 17m 以上。例题 3 :海洋探测船利用声呐向海底一束超声波, 10s 后接收到回波(回声), 请问此处海洋的深度。(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1500m/s ) 解:m ssm vts7500 2 10 /1500 ????答:此处海洋深度为 7500 米。例题 4 :为什么教室中听不到回声? 解: m ssm vts17 2 ????答:听到回声须离障碍物 17 米以上,而教室长度不足 17米, 故回声与原声重叠,无法区分出来。 6.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1) 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 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8.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9. 减弱噪声的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10. 可听声:频率在 20Hz ~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11. 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 声呐、 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2. 次声波的特点: 可以传播很远, 很容易绕过障碍物, 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 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例题 5 :我们为什么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答: 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大概几百赫,发出的声音属于可听声, 所以人能听到; 而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只有几赫兹,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所以人听不到。例题 6: 为什么有的人向热水瓶中装开水时, 眼睛不看也知道满没满呢? 答:凭听声音的音调。由于所听到的声音的声源是热水瓶中的空气柱,所以水越满、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例题 7 :简述挑选西瓜与挑选瓷器时所用物理知识的不同点。答:挑选西瓜时,用手弹敲西瓜,利用生熟不同的西瓜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生的西瓜音调高、熟的西瓜音调低)来挑选; 而挑选瓷器, 用手弹敲瓷器, 利用好坏不同的瓷器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来挑选。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3.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如:太阳、所有的恒星、点燃的蜡烛、开亮的电灯、正在使用中的电视机的荧屏、萤火虫、萤光棒等。而月亮、珠宝、钻石、放电影时的银幕、电子表的液晶等虽然发光却不是光源。 14.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15.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16.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具有热效应( 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7.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18. 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如针孔照相机、夏天在树阴下的圆形光斑等。 19. 与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的现象及应用还有: 影子、日食、月食, “三点一线”瞄准法、激光准直机(激光引导掘进机)等。例题 8: 小明为了测旗杆的高度, 他测出了自己的身高为 , 而他的影子长为 ;他同时又测得旗杆的影长为 8m ,求旗杆的高度。解:因为是几乎同时测得的数据,所以物体的高度与影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