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咬文嚼字》先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办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对的评价作者观点,学会在寻常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一篇随笔,同步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议论文。她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特点,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精神,养成良好阅读和写作习惯。因而,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同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习惯,增强思维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学习中。
6、教学办法:自主——合伙——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学时安排:一学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PPT课件演示: 课题]
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当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然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咱们但愿也是规定。人们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咱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精神,今天咱们学习《咬文嚼字》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人。
(二)结识作者 [PPT课件演示:]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当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当代美学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
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她是安徽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名人。
2、她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发言中所提到不计名利,自强不息写照,而她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精神触发,思考完毕。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请学生在预习基本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
明确:过度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略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观点,一定有她道理,那么,请同窗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观点?(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分量,在事实上就是调节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咱们必要有一字不肯放松谨严。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分析
1、为了让人们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 [PPT课件演示:]
明确:①郭沫若改字 ② 王若虚改句 ③贾岛“推敲” ④苏轼《惠》诗 ⑤“套板反映”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种实例,阐明咬文嚼字道理”,你以为作者是随便举例子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这些例子不但不是随便举,并且是专心选取。从选材
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