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马家河一级电站于1998年投产发电,因为电站运行多年引水隧洞损坏严重,而且过水断面偏小,影响正常过流,故进行引水洞维修改造。
维修改造项目关键为原主洞扩挖、新增主洞洞挖、隧洞喷锚支护及溢流堰施工等。主洞扩挖自马家河大坝(桩号K0+000)—马家河隧洞和毛家河隧洞交汇处(桩号K3+),全长3521米,扩挖工程量约24000m3;新增引水洞开挖480米(自桩号K3+—毛家河二级电站前池处),洞挖工程量约5000m3,按无压流设计,设计引水流量10m3/S。
(l)引水隧洞(扩挖段)
马家河引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引水隧洞为城门洞型,,其中扩挖段长度3521米。沉砂池在桩号K0+-- K0+,×,喷锚支护后断面为 ×,纵坡i=‰,沉砂池出口底板高程▽;沉砂池出口(桩号K0+)至桩号K3+×,喷锚支护后断面为 ×,纵坡i=‰。桩号K3++(新增引水洞进口)段为渐变段,扩挖宽度同前,—,纵坡i=‰。
(2)引水隧洞(新增主洞段)
新增主洞进口在桩号K3+,进口底板高程▽,出口高程▽,洞挖长度480米。开挖断面:引水隧洞为城门洞型,(宽)×,纵坡i=1/500;底板为200mm后C20砼,侧墙及顶拱采取喷锚支护,厚度100mm。其它380米开挖断面为渐变段,扩挖宽度同前,—,纵坡i=1/1000,底板及侧墙同前段。
工期:本工程协议总工期自 2月10日开工— 2月10日完工,历时365天。
节点工期:
1、新增引水洞石方洞挖(桩号K3+—毛家河二级电站前池段,总长480米)、马家河电站新增溢流堰处隧洞扩挖(桩号K3+)及原溢洪道处砼修复工程在 4月30日前完工;不影响马家河电站汛期发电;
2、桩号K0+000--K3+ 6月30日前完工;确保主汛期间马家河电站发电。
本工程在兴山县平水村毛家河流域,,河流起源于神农架林区,为香溪河干流第三级支流,隶属于古夫河流域右支流,在其上游马家河段(两河口)汇入主河道。流域内地势陡峻,沟谷深切。
,×108m3。该流域地处亚热带北缘区内,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汇要道,属于山区河谷亚热带气候,夏季峰面活动显著,多年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mm。
区内属湿润多雨气候,碳酸盐岩分布较广泛。分布高程在700m以上,岩溶较发育,关键岩溶形态有落水洞、溶洞及地下暗河等。岩溶发育关键受地层岩性控制。Z2dn、∈1t、∈1sh、∈2qn地层岩溶较发育,地下水类型关键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在Ptsh地层中关键为碎屑岩、碳酸盐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关键赋存于白云岩中。地下水水质受岩性和循环条件制约,多属重碳酸钙镁型水、通常无腐蚀性。
桩号K0+000-K0+750、K0+920-K0+990段为中等~微风化白云岩,灰色、灰白色,为厚层状结构;岩石坚硬性脆,不易风化,岩溶不发育,结构裂隙较发育,岩石较完整。为Ⅱ类围岩;桩号K0+750-K0+790段中等~微风化泥质、炭质板岩,灰黑色,中厚~厚层状结构;岩石较坚硬,易风化。结构裂隙较发育,岩石较完整。该段渗水现象显著,局部见有围岩坍落现象,为Ⅲ类围岩;桩号K0+790-K0+920、K1+030-K1+070、K1+190-K1+440、K1+630-K1+680段为中等风化泥质、炭质板岩,灰黑色,中厚~厚层状结构;岩石较坚硬,易风化。结构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该段渗水现象显著,局部见有围岩坍落现象,为Ⅲ类围岩;桩号K0+990-K1+030、K1+070-K1+190、K1+440-K1+630、K1+680-K1+847段中等风化灰质白云岩,灰色、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结构;岩石坚硬,不易风化,岩溶发育。结构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桩号K1+440-K1+630、K1+680-K1+847段段岩石较完整。沿洞顶及洞壁渗水现象显著,为
Ⅱ类围岩。桩号K1+-K2+090段为微风化白云质、泥质板岩,灰色、深灰色为主,并夹有厚度不等褐红色板岩,中厚
马家河隧洞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