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筑结构.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某些:天津大学考研《建筑构造》复习资料
1  世界建筑委员会高层建筑分类原则,国内高层建筑分类原则。(P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建议按高层建筑高度高度分四类:
第一类:9~~16层    (最高到50米)
第二类:17~~25层   (最高75米)
第三类:26~~40层  (最高到100)
第四类:40层以上  (及超高层建筑)
国内高层建筑高度原则【待议】: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建筑檐口或屋面面层高度,屋顶上水箱间、电梯间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间出入口小间等不计入高度。
2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高层建筑定义:
10层及十层以上居住建筑(涉及首层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3以材料来划分高层结建筑构形式:砌体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钢构造、钢—混过凝土混合构造
4高层建筑构造体系:1)、纯框架构造
2)、纯剪力墙体系
3)、筒体体系
4)、体系组合 (框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
5高层建筑纯框架体系框架体系框架梁断面尺寸:依照国情,框架梁跨度在4~9米比较经济。梁截面高度(h)依照梁跨度(L)来估算,h=(1/15~1/10)L。梁宽度b=(1/2~1/3)h
6纯剪力墙体系特点:侧向刚度大、侧移小,属刚性构造体系。由于剪力墙间距比较小,因此建筑平面布置不够灵活,并且剪力墙宜双向布置及自上到下持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7、框—剪构造体系中,剪力墙布置应符合哪些原则?P9
答:剪力墙布置原则:应沿建筑平面两个主轴方向布置,保证可以承担来自任何方向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墙数量要恰当;每个方向剪力墙布置均应尽量做到分散,均匀,周边,对称四准则。
8、框筒(空腹筒体)体系中矩形平面长短尺寸关系是?P9
答:矩形平面长短边之比应不不不大于1.5,并且边长不不不大于45m。
9、筒中筒构造中如何保证内外筒共同工作?P13
答:在筒中筒构造中,为保证外框筒整体工作,开窗面积不适当不不大于50%,不得不不大于60%。为保证内外筒共同工作,内筒长度L1不应不大于外筒长度L1/3;同样,内筒宽度B1也不应不大于外筒宽度B1/3。
10、框架—筒体体系特点。P11
答:由筒体和框架共同构成,在该体系中,由于筒体存在,使得它刚度大大加强,能抵抗更大侧向力作用。同步,该体系能充分有效运用建筑面积,具备良好技术经济指标。其中,核心筒――框架体系重要用于平面形状比较规整,并采用核心式建筑平面布置方案。而多筒――框架体系有各种筒体,适应能力更强,但平面运用率也会因各种筒体而有所减少。
11、筒中筒体系特点。P12-13
答: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筒体内外嵌套所构成。筒中筒构造形成内部空间较大,加上其抗侧性能好,特别合用于建造办公,旅馆等多功能超高层建筑;比单筒抗侧力水平力要强多。普通来讲,外圈框筒具备很大整体抗弯能力,但它抗剪力能力不高;内圈墙筒抗弯能力比框筒小,但它抗剪力能力很强。
12、束筒体系特点。P13-14
答:由两个及两个以上框筒并列连接在一起构造体系,束筒中每一种框筒单元,可以是圆形,方形,矩形,三角形,体形,弧形或其她任何形状,并且每一种单筒都可以依照实际需要,在任何高度处终结,而不影响整个构造体系完整性。束筒体系在抗弯能力,抗剪能力和侧向刚度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束筒体系建筑设计更加灵活多变,应用范畴更广。
13,高层现浇楼板构造  ,压型钢板构造 新版P22  图1—28
14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 分区安全出口设计 P49  
 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应不大于两个,并应注意每部楼梯服务面积及两部楼梯距离设立,详细来说,安全出口之间距离不应不大于5米,而最大距离应依照建筑物类别区别对待。P50  表1—6
15,高层民用建筑疏散楼梯设计
 {1}接近电梯厅。由于人们在紧急状况下一方面选取自己习惯经常使用方向和路线,因而有助于疏散。
{2}有双向疏散出口。疏散楼梯位于原则层两端,在一种方向疏散受阻状况下,人们必然折回另一种方向。
16,哪类建筑需要设立防烟楼梯间
 一类建筑和建筑超过32米二类高层建筑以及超过11层通廊式住宅、超过18层单元式住宅、高层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17,防烟楼梯间设计规定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图1—68   P51
{2}前室面积公共建筑不应不大于6平方米,,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则不应不大于10平方米{公共建筑}和6平方米{居住建筑}
{3}楼梯间前室应设防烟排烟办法。
{4}通向前室和楼梯间门均应设乙级防

建筑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09 KB
  • 时间2021-12-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