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浸润童心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少儿版画”是结合地方和学校特色而开发的特色课程,这门课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冶情、以美养性”相融合的品格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冶情;以美养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81-02
DOI:.issn1673-
我校地处百年古镇,居民以孔氏为主,均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后裔,在“孔子文化”精髓的引领下,以“少儿版画”特色课程建设为方向,结合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探索有特色的课程文化,改革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建设展现课程内容和文化的特色载体,加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形象观察、体验感悟,在实际动手中注重发现、努力探究,逐步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能力,确立和形成了学校融合孔子文化内涵,构建少儿版画特色课程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冶情、以美养性”相融合的品格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目标。
一、以美育德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德育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以美辅德、以德育人,德育和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圣贤孔子教育我们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在版画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制版、合作印版,此过程体现了《论语》中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版画创作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设计创作时,学生也会经常表现中国传统仁德的题材,如礼让,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等,在版画创作过程中这些良好的品德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学生。
二、以美益智
《论语》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是指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真正勇敢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在版画教学中,学生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在动脑创作、动手印制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版种、版材,如何制版,如何处理底版中的前后、先后关系,如何上油墨,如何形成不同的拓印,如何让画面中呈现不同的肌理。借助版画创作过程中易于展现出来的美感,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
三、以美冶情
美术教学中非常讲究美的情趣,学生喜欢版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在欣赏版画或者创作版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美感,每一次的拓印都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带来不可预见的奇妙感受。正如《论语》中所说的“知
让美浸润童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