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优选-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
             
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鼓、点。
   
时:是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尊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
-
. 优选-
夜半者子时也(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鸡鸣者丑也(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平旦者寅也(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日出者卯也(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食时者辰也(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隅中者巳也(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日中者午也(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中午12点就是午时了),日昳者未也(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哺时者申也(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日入者酉也(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黄昏者戌也(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人定者亥也(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刻:古代的人们在用陶器取水、储水的时候,因陶器质地疏松,难免出现漏水现象,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注意到漏水容器水面下降的高低和时间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而制成了专门用于计时的漏水壶。我国的历史文献中曾说:“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若据此说,则是产生在黄帝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时已普遍使用,然目前尚缺少实物证据。另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已有专门掌管漏壶计时的官员——擎壶氏,这说明至迟在距今3000年的
-
. 优选-
时候,已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壶了。
沉箭式漏壶 
                     浮箭式漏壶
漏壶有沉箭式和浮箭式两种。最初使用的是沉箭式,即用一只铜壶盛水,接近壶底部有一个小洞,壶中竖直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木尺,木尺下端固定在一块船形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滴出后,人们根据水位降低后标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由于漏壶中水多时和水少时的滴水速度不同,影响到漏壶计时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计时的精确度,由单只逐渐发展成为多只一套的漏壶,同时,还由沉箭式漏壶改为浮箭式漏壶。漏壶的级数越多,计时就越准确。实物表明,在浮箭式漏壶系列中,壶数最多的是4壶一套,
-
.

中国古代时间计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404 KB
  • 时间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