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 WTO 后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的思考我国加入 WTO 以后,理论界、社会各方人士、政府有关部门, 对我国加入 WTO , 是给我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还是对就业造成较大冲击, 各抒己见, 众说纷纭。本人根据在党校大专班学到的知识和几年来在社区工作的实践, 结合个人对我国加入 WTO 后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的趋势的认识,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中国加入 WTO 后就业形势有喜有忧据国际与国内一些人士测算: 中国加入 WTO 后, 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 3 个百分点,相当于 2400 多亿元人民币, 而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 800 亿元, 又可带来 400 万个就业机会, 这样算下来,“入世”后中国每年可增加 1200 万个就业机会。但是我认为,加入世贸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全是正面的, 就时间看, 近期将造成的冲击较大, 汽车工业、机械、仪器,特别是农业等领域。加入 WTO , 将有一大批人加入失业行列。如果政府在加入 WTO 以后,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质量取得效果, 在经过短期痛苦的压力、挑战, 通过企业加速技术改造, 管理革新, 提高产品质量,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只有这样, 从长远看, 加入WTO有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总量。就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一)从部门分布看加入 WTO 后就业形势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型企业, 如服装、玩具、矿山开采业等可能会有一些好处,而对农业和汽车工业、机械、仪器, 资本密集型产业, 特别是服务、金融也等这些缺乏优势的产业冲击则大一些。 1、农业部门, 进入 WTO 后, 短期将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尽管从数量上看, 我国承诺的进口配额不会直接导致出现进口大幅度增长的局面, 但由于中美协议要求将部分配额分配给非国营经营者, 这一安排将会削弱政府控制进口的能力。在当前国内市场农产品需求增长乏力和农民向非农业领域转移受到诸多限制的情况下, 进口增加势必使农民增收的目标在短期内更加难以实现。入世后将会出现我国的小规模经营农户与发达国家大农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展开直接竞争的局面。后者不仅在技术、市场营销管理和资金上优势明显, 并且常常得到政府的高额补贴。相比之下, 我国农业生产劳动成本虽然低廉, 但生产率低下, 化肥、农药和工业饲料等现代投入不仅价格高,而且利用效率低。尤其是, 我国在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方面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从而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我国农业由于缺乏长期竞争的潜力而未能抓住其他国家开放市场的机遇。中美之间的粮食贸易属于典型的不平等竞争。因为粮食这种资源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根本上来源于地租。土地面积越大地租的绝对值就越多。我国农村户均土地面积仅 公顷的细小规模农业, 能够在粮食生产上得到的剩余本来就微乎其微; 显然不能与美均数百公顷的大规模农场竞争, 因为他们的农业剩余理论上可以比我们高数百倍。在国内粮食价格受进口压力下降的情况下, 中西部传统农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农民收入是对农业剩余的分配, 农业剩余分配也就是地租分配。大多数传统农区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入仍然占 60% 以上。如果种植业受进口冲击比较收益进一步下降, 农民种地就只能继续亏损。进一步看, 199 8 年以来我
wto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