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电子政务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并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既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和机遇, 党中央适时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都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01 年 8 月重组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明确了我国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原则、主要任务, 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讨论了振兴软件产业的问题。确定了“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政府先行, 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战略方针,并将行政执法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十二个业务系统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的建设项目。这些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 必将成为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的重要保障, 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电子政务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工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分析了电子政务工程系统运行维护的内容及重要性, 分析了外包服务管理模式及其相关问题。.页眉. 页脚. 电子政务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内容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并不能够保证电子政务工程为政府效益做出贡献, 政府需要的是 IT 系统对政务的支持, 需要的是运用 IT 系统的结果。“电子”是手段, “政务”才是目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的关键是应用的推进, 坚持从管理应用出发, 突出核心业务,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 并通过系统应用的成果不断推进系统建设的深入发展。尽管各行业电子政务工程的业务应用不同, 但总的来说, 都是从简单的应用向复杂的应用逐步升级的过程, 通过从部门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及业务系统起步, 进而扩展到整个系统的管理, 最后到面向全社会的网上施政,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应用的逐步扩展和技术的逐步升级, 运行维护管理逐步成为应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运行维护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运行管理主要指对整个信息网络系统支撑环境的管理和维护。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包括运行环境、网络系统、主机系统、视音频传输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的配置、运行维护、故障检测、升级、恢复等。 1. 运行环境维护管理,包括机房、空调设备、 UPS 不间断电源、通信线路、综合布线系统等的维护管理。 2. 网络系统维护管理, 包括设备( 网络设备、存储设备、主机设备、音视频设备等) 的配置、故障诊断、维护和保养;网络接入管理,. 页脚. 要有系统网络节点接入、政府网接入、 接入等;网络运行维护,主要内容有集群系统维护、双机系统维护、数据采编系统维护、数据库系统运行状态和备份、邮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维护等。 3. 系统升级管理, 包括网络设备升级、主机系统升级、数据库升级、防火墙设备升级、存储系统升级、备份系统升级等。 4. 局域网内用户的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 包括故障诊断和板卡更换、配置修改等,保障客户端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的运行正常。信息管理主要是面向各类应用产生、处理和使用的数据信息、语音信息、图像信息、视频系统的管理及维护,重点在于对各类信息的存储、转换、发布、访问、应用、备份与恢复等操作。 1. 信息存储管理,主要包括数据版本维护、数据占用空间维护、数据存储位置维护、数据分级存储维护、数据存储系统维护等。 2. 信息交换管理, 主要指不同业务系统之间, 系统内部上下部门之间,以及不同政府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换管理。 3. 信息发布管理,包括各类政务信息在内部网站、外部网站、大屏幕、触摸屏系统上的发布,以及信息发布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4. 数据备份管理, 内容有数据中心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图像中心音视频数据备份、交换中心应用系统数据备份、设备及系统主要配置文件备份、备份数据的有效性检查等。 5. 数据恢复管理,按可行数据恢复计划对关键数据进行恢复。. 页脚. 系统安全主要指系统设备物理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系统安全管理及维护内容主要包括: 1. 网络安全设备管理及升级维护,如防火墙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调试和问题排除,小型机、 PC 服务器、中心交换机等关键设备的系统级安全检查与升级维护; 2. 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访问策略的制定、修改、配置更改等维护,安全级别的设定和调整,安全日志保护; 3. 网络杀毒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包括杀毒代码、引擎等的及时更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软件更新; 4. 系统和网络设备的漏洞
电子政务工程运行维护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