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法学新生学习导航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入门指导,发挥导航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养成良好习惯,完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即重视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以便今后更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扬帆远航。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学;学习;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91-02
在我国,大学教育强调德才兼备,大学教育是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统一体,法学专业教育更是如此。初入大学的学生就像一叶小舟初入知识的海洋,如果方向不正确就很难到达知识的彼岸,此时导航的作用尤为重要。新生入学初期是对学生进行导航的最好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思想修养和学习方法的探讨和教育,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大学里如何学习专业知识如何更快的成长进步,对于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业乃至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学习、成长和进步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专业知识的掌握来看,法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法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法律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三是法律规范的学习和法律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民办高校学生入学分数不高,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法学专业相对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畏难情绪,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指导,及时导航,能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成才。
一、提高修养、提升素质,养成良好习惯
(一)学法要有好品德,才能造福社会
。法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是一门兼容的学科,学习法学的人多半是希望从事司法领域及其相关工作的,而司法系统用人对专业素养和法律职业道德修养都有更高标准。要求不但要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法律技能,具备法律思维能力,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还要有具备法律职业道德,重视品格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英明决定必然要求执法者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信仰,才能平等公正地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一个人只有目标坚定才能不断的沿着目标前行。目标包括确定阶段学习目标,制订不同时期的学习计划,掌握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等。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在法学学习上要坚定信念,执着追求,胜不骄,败不馁,这种教育要从大一抓起。入学后即要进行学习目标的引导,把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使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方式。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强调学习要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才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对某个方面产生兴趣,就会不断地去专研,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容忽视,要充分利用大一新生的新鲜好奇和积极进取的良好状态,展示专业优势,加强培养教育,使学生对法律产生兴趣,热爱专业学习。
(二)学法要有好习惯,才能服务他人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习,则是巩固知识的实践活动。是人提高技能,举一反三的过程,兼有行的意思。学习是“学、思、习、行”的总称。将几者合理的结合统一长期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根据学生特点和院校特点准确定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为有益的。有调查表明,民办高校95%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即会选择就业,有80%的法学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参加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又称司法考试)。在大一初期就注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将来迎接司法考试有很大帮助。
指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过程,首先,教育他们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从小事做起,重视细节,按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等,要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去实施,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其次,要吸收借鉴有经验者的好做法。第三,要摒弃不良学习习惯,避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做法。持之以恒,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由质到量,不急于求成,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既要有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教师的关注指导。
(三)学法要有好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方法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纳知识的过程。任何一门专业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最佳的学习方法,有利于理清学习思
民办高校法学新生学习导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