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化地反映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寻常一字,尽显风流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高考考察题型:
1、第一种形式: 炼字题
2、第二种形式: 炼句题
3、第三种形式: 诗眼题
4、第四种形式:语言风格题
学习目的:
1、明确诗眼的含义,体会其在诗中的作用。
2、学习辨析诗眼的方法,熟悉其表现形式。
3、链接高考,熟悉提问方式,掌握解题思路及解题步骤,提升解题才能。
什么叫“诗眼〞?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那么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口。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覆盖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字词句
什么是“诗眼〞???
诗眼的特点
“诗眼〞要具备以下特点: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能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
寻找辨析诗眼
体味诗人情感
欣赏诗歌意境
{
几个方法:
〔一〕抓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准确的字词
〔三〕抓构成全文线索的的字词
〔四〕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五〕抓词类活用
〔六〕抓典型词
〔一〕抓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举例:陆游?书愤?
空有报国热忱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怅惘和悲愤。
“愤〞字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一〕抓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经被贬为柳州刺史。
古代诗歌的语言之诗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