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孔( 祖父字孔, 以其为氏), 名丘,字仲尼, 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 儒家学派编撰人, 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 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孔子画像(39 张) 作成《论语》。在天道观上, 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 主张依照礼仪和本分行事,“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 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 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 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编辑本段历史记载祖籍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时被封于宋国( 今河南商丘), 故他可以说是殷商( 华夏族) 的贵族后裔孔子讲学图。三监之乱后, 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 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 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 ,建有微子祠。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孔子的先祖)即位。移居鲁国说法一: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 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 因为家道破败, 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说法二: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与宋国当政大臣华氏不和,离开宋国,移居鲁国。家庭背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孔庙精美石柱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 生九女而无一子, 其妾生一子孟皮( 嫡长子排行称伯, 庶出长子排行称孟) ,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 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 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 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施氏和叔梁纥的家人不喜欢孔子母子,没有善待他们。颜征在唯有带着孔子离开,移居曲阜阙里,独自抚养孔子,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了十七岁时,孔子的母亲也去世了。孔子十九岁成亲, 娶宋国亓官氏的女儿( 有说朱国兀氏) 为妻, 次年生了唯一的儿子孔鲤。孔鲤比孔子早死,有遗腹子孔伋。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 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 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 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 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 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入东周拜老子为师, 最终返回鲁国, 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 开创了私学先驱, 弟子多达三千人, 其中贤人七十二, 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编辑本段个人成就少时聪颖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 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 或称易传) ,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他有众多弟子, 如子贡、子路、颜回等。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是他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再传弟子。最著名的一篇《关雎》。现人教版小学第 12 册语文书已收录《孔子东游》。现苏教版小学第 12 册语文书已收录《孔子游春》。现苏教版小学第 12 册语文书已将孔子的名言收录到练习 7 。现长春版第 10 册语文书已收录《论语四则》。政治生涯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 米以上,具体是
对孔子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