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平面镜设计思想.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平面镜设计思想【教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二是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较为普遍,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本节课从生活实际进行引入,使学生感到贴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安排为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符合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喜欢直接参与的特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训练探究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光的直线传播,已经懂得了光的一些特性。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于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策略及资源】 1、“关注基础教学,突出思维训练”。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对于成像特点的结论,这一基础知识学生也能轻松的理解。难点是如何利用实验器材来确定像的位置,教师在点拨时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再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镜之间的物体会形成多少像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再利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浇不灭的蜡烛”之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浇不灭的蜡烛”实验既有趣,又为接下来的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学生实验打下基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面镜成像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效果。 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关注科技发展”,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从身边的现象或生活实例找寻规律;用所学物理知识学会分析生活中一些实际应用。 4、本节课在实验教室进行,将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由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两人一组,采用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策略。通过用多媒体创设计问题情境:用在水中燃烧的蜡烛提出问题,猜测其现象成因,引入了平面镜成像,同时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探究氛围。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利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态度,采用完全开放式的探究过程,学生得到实验器材后,先通过自己的初步摸索,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一初步的了解,教师再进行点拨,使探究过程有一定的方向性,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对于虚像概念的理解为了突破这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光屏接不着像的事实,让学生把手放像的火焰上有何感觉?使学生明确物体在镜中成的是虚像, 并且在镜前各个角度观察,都能看到它在镜中的虚像在同一位置,为学生探索实验方法,归纳实验结论做好了铺垫。为了在实验中探索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时, 很自然地想到了利用“替身物”重合的方法去找虚像的位置。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大小提出看法。在此情景下,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的问题。(2)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启发、引导建立虚像概念后,明确如何确定像所处的

平面镜设计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