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岗位法律法规知识 100 问( 含刑侦、经侦、国保) 1 、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1 )罪刑法定原则;(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罪刑相适应原则。 3 、什么叫犯罪? 答: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4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 1 )社会危害性;( 2 )刑事违法性;( 3 )应受刑罚处罚性。 5 、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 1 )犯罪客体;( 2 )犯罪客观方面;( 3 )犯罪主体;( 4 )犯罪主观方面。 6 、刑法第十四条关于故意犯罪是如何规定的? 答: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 、刑法第十五条关于过失犯罪是如何规定的? 答: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8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哪些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答: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或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9 、什么是正当防卫? 答: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10、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对于正在进行的哪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答: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11 、什么是紧急避险? 答: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2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答: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3 、刑法第二十一条对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哪些人? 答: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14 、什么是犯罪预备? 答: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15 、对于预备犯如何量刑? 答: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6 、什么是犯罪未遂? 答: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17 、对于未遂犯如何量刑? 答: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8 、什么是犯罪中止? 答: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9 、对于中止犯如何量刑? 答: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 、刑法第二十五条关于共同犯罪是如何规定的? 答: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应当负刑事责任的, 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1 、刑法第二十九条对教唆犯的处罚规定是什么? 答: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2 、单位犯罪的“单位”包括哪些? 答: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23 、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24 、管制的期限是多少? 答: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25 、拘役的期限是多少? 答: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26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什么机关执行? 答:由公安机关执行。 27 、哪些罪犯不适用死刑? 答: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28 、什么是累犯? 答: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
刑侦岗位法律法规知识100问含刑侦经侦国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