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杜甫《春望》的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杜甫《春望》的赏析.doc杜甫《春望》的赏析
杜甫《春望》的赏析
1 / 5
杜甫《春望》的赏析
杜甫《春望》的赏析
春望
唐杜甫
【原文】
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主要写春望之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主要抒春望之情)
【说明】
国破:指国都长安被攻下,一说指国家残缺。城:长安城。草木深:草木丛生,极言荒凉。
感时:感慨时势动乱。花溅泪:是说诗人见花而哭泣,同时感觉花也像人同样哭泣。恨别:怅恨与家人分别。鸟惊心:是说诗人闻鸟鸣而惊心,同时感觉鸟也像人同样惊心。
烽火:烽火。连三月:据史册记录,这年春季的三个月,安史叛军与唐军之间的战争向来未断。
浑欲:几乎要。不胜:比不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 ( 757 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 年)冬,安史之乱迸发。第二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
自鄜周羌村只身北上,前去投靠。但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陷落后的长安。
公元 757 年 3 月,大自然的美好春色又降临到这座历经洗劫、繁荣销尽的国都。
杜甫悲伤地彷徨于曲江一带,他感时念乱、睹物神伤,吟成了这首名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经过瞭望陷落后长安的破败情形, 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和、神往幸福的梦想。
“望”是全篇的贯串线索, 从所望的风景开始, 以望者的神态作结。 抒写主人公形象鲜亮突出, 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点, 它起到了深入主题的作用。 擅长将眼远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是这首诗的又一成功之处。 它的特点主要表此刻利用大自然的和睦情形(“花”、“鸟”)和诗人心里的不睦睦情绪(“感时”、“恨别”)之间的矛盾,使所要表现的忧思更为突出,进而加强了艺术成效。
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望中所见。国都陷落,城池残缺,固然河山仍旧,可
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上句包含河山仍旧、世事全非的深邃感触,下句极写城池残缺、人烟稀罕的荒凉情形。“国”、“破”、“春”分别点明地址、背景、节令。一个“破”字,令人怵目惊心,既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
光说:“‘河山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建了氛围。此联
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
颓垣残壁同富裕买卖的“城春”对举, 比较激烈。“国破”之下继以“河山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 “城春”原当为明朗之景, 尔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凉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朝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何尝不精,而纵横变化,尽越旧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颔联由大到小, 由总览转为详细抒写自己在这特别的春季里的感觉。 这两句一般解说是,对乱世分离的凄凉情形,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
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

杜甫《春望》的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