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探析.doc民办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探析随着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媒介形式不断突破边界, 并向彼此渗透, 形成了不同媒介间内容融合、终端融合、经营融合的新产业环境, 即媒介融合。在此趋势下, 依赖市场需求而发展的民办高校新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基础薄弱, 市场认可度有限, 所以如何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适销对路的新闻传播人才, 提升新闻教育质量, 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是我们要着力探讨的内容。一、从市场出发,培养具有融合能力的传媒人才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全媒体人才。即如果是写新闻稿,要能独立完成采、写、编、评、摄,然后修改成不同版本刊发于报纸、广播、网络、手机或电子报上, 也就是说要有基本的采访与写作的能力, 同时还要会操作一些软件,如 photoshop 、 dreamweaver 、飞腾等, 体现出一种多媒介操作的融合能力。民办高校新闻教育能否培养适销对路的传媒人才是能否为继的根本。对于靠市场生存的民办高校而言,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就业,能否靠所学知识自力更生,将决定着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甚至发展前景;同时, 对于商业属性更浓的民办高校而言, 也要按市场规律办事, 要综合考虑办学效益、成本、质量的关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办出特色和名声, 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 民办高校的新闻教育要落脚于“一专”。根据国家转型发展的要求, 民办高校应该走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民办高校既有别于公办本科院校, 也不同于高职高专, 应该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的特点, 紧密跟进时代,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更熟练的全媒体操作技能、更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某一技术技能更精钻的人才, 具体说来, 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行业里高级的修图师、摄影师、编辑师、校对师等。第二,民办高校的新闻教育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曾有学生跟笔者反映,尽管会操作很多软件,但是感觉学习乏味、目标迷茫、缺乏乐趣。如果强化教育的工具理性, 则会使学生思想苍白、人格分裂, 所以, 民办高校的新闻教育必须还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人文通识教育、科学逻辑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与知识厚度。民办高校要找准定位,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特色突出的新闻教育思想与理念,为转型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大力转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与创新第一,整合专业设置。大部分民办高校还是延用根据不同媒介划分专业的方法, 如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学等。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 民办高校应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方法, 探讨影视制作类、广告营销类、文案编辑类、图片信息类等以传播内容为标准来划分专业的方法; 同时教育改革成本巨大, 民办高校新闻学教育应集中人力物力, 着重办好一、两个特色专业,切忌贪大求全; 第二,整合课程体系。首先,捆绑相关相连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捆绑,如“新闻摄影”与“数字图像处理”整合,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同时学会数字图像的处理技巧,初步掌握图像设计创意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 其次,开设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为了适应融合媒体时代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主流化发展趋势, 可开设计算机图形图像、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视频音频与图文立体交互设计的多媒体交互设计课程, 使学生全面掌握网络、手机新闻的采制作能力; 再次、强化融合媒体软件技术学习。目前业界新闻作品的制作, 从计算机控制程序、数字化制作工作
民办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