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十大功劳
又名:土黄柏
基原:小檗科常绿灌木植物阔、狭叶十大功劳的全株
生长环境:箐沟、山坡、灌丛.
性味:
功效:叶:滋阴清热,茎、根:清热解毒
主治:午后潮热、各种感染性发热、高血压
用法:15一30克单味或配方水煎服
4、 翻白叶
又名:小管仲、马屎根
基原: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的根
生长环境:山坡草地、路旁
性味:苦涩、寒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止泻
主治:久泻不止、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痢疾、鼻衄。
用法:水煎服,10~20克或研末配方用
5、 虎杖
又名:斑桩、大叶蛇总管
基原: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
生长环境:山谷、溪边、河岸边
性味:苦、微寒
功效: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痔漏下血、烧烫伤、跌打损伤
用法:水煎服,10~30克。
7、 雷公藤
又名:六方藤、、火把花、掉毛草
基原:卫茅科藤状灌木植物雷公藤的根及根皮
性味:苦、温 有大毒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结核病、糖尿病、肾小球肾炎。
用法:水煎服,6~10克,或适量泡酒服。花与台乌等量研末开水调敷患处,可治带状泡疹。忌豆类鱼腥。
8、 龙胆草
基原:龙胆科宿根草本植物龙胆或三花龙胆的根及根茎
生长环境:山坡草地、林边、灌木丛中
性味:苦、寒
功效:清肝利胆,清热除湿
主治:肝炎、胆囊炎、黄疸、痢疾肠炎、阴囊肿痛、阴囊湿痒
用法:水煎服,3~10克。脾胃虚寒者慎用。
9、 小 白薇
又名:白龙须、老妈妈针线包、蛇辣子
基原: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白薇、蔓生白薇的根
生长环境:山坡、林边
性味:苦、温
功效:清热凉血,退虚热、调经止痛
主治:阴虚内热、肺热咳血、胃溃疡、热淋、血淋。
用法:水煎服,6~15克。
10、 重楼
又名:
基原:
性味:,有小毒.
功效:
主治:.
用法: 腹部痉挛性疼痛:, 一天三至四次. 疮疡肿毒:(包),水煎服。
13、 苍耳
又名:棉花根、
基原: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种子及全株
生长环境:荒坡、路旁
性味:苦辛、寒 有毒
功效:祛风散热,解毒杀虫、通窍
主治:湿痹拘挛、头风头痛、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肾炎水肿、鼻渊
用法:水煎服,6~15克。外用,捣敷(研)患部。种子称苍耳子,为治鼻病常用药。
17、 豆瓣如意草
又名:石上开花、岩花、
基原:胡椒科附生草本植物豆瓣绿的全草
生长环境:背阴溪边岩石、树上
性味:淡、寒
功效:清热润燥,祛痰止咳,通经活络。
主治:干咳不止、痢疾、乳腺炎、风湿骨痛 、跌打损伤。
用法:水煎服,10~15克。
18、 石楠藤
又名:爬岩香
基原:胡椒科藤本植物巴岩香的全株
生长环境:阴湿岩、树下
性味:辛、温
功效:祛风除湿 强壮腰膝 止痛止咳
主治:风湿痹痛、扭挫伤、腰膝无力、风寒咳嗽
用法:水煎服,10~30克。
常用中草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