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shēngwù)技术与生物(shēngwù)制药
第一页,共42页。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三名美国人,以奖励他们在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上的贡献。他们分别是
日裔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Martin Chalfie和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Y. Tsien)。
GFP是一种在395nm的激发光下可以释放出绿色荧光的蛋白,现已广泛的应用于生物以及医学研究。该蛋白可以表达在真核细胞中,在和其他基因融合表达的情况下,可以活体示踪目的蛋白的定位以及活动,并且由于在真核生物中不存在这类蛋白,因此不会(bù huì)产生其他的附加功能,而影响导入的细胞或者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其中日裔科学家下村修首先在水母中发现该蛋白;Martin Chalfie则发展将GFP引入真核动物细胞(线虫)中,促进了大家对GFP的功能的认识;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改造了GFP,使得它可以在不同的激发光下发红蓝等各色,并且更加易于使用,大大扩展了此类蛋白的应用。
第二页,共42页。
第三页,共42页。
第四页,共42页。
第五页,共42页。
第六页,共42页。
第七页,共42页。
第八页,共42页。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8年度(niándù)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一、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专题
1. 重要功能基因及蛋白质的发掘(fājué)与利用
2. 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专题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专题
1. 生物催化与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 工业生物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研究与开发
专题三、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专题
1. 神经信息技术
2. 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
专题四、现代医学技术专题
1、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研究
2、 现代医疗仪器与设备研发
第九页,共42页。
关于(guānyú)组织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根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加快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发酵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微生物制造产品的(shuǐpíng),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于2009-2010年组织实施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我委拟组织在近期申报该专项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项的主要内容
微生物制造是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的生物催化功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加工与转化的先进生产方式,是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征,是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据我国微生物制造业的特点、产业技术基础和发展情况,专项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微生物制造产品及工艺产业化。主要包括:
第十页,共42页。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