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公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陈康林
地震是地壳某处发生快速颤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激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长久以来,我国人民与地震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地震是无情的,但它有着自己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和探索它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于公路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防震抗震的斗争中,应当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使我们的防震抗震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公路建设方面分析地震灾害对我国公路建设的影响,以便从中找出减少地震灾害影响的措施,保证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地震对公路的危害
青藏高原东缘的北川断层(Beichuan fault)和彭灌断层(Pengguan fault)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层,表现为逆冲-右旋运动性质,形成走滑断层,其走滑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量,断层的长度足以产生强地面震动的地震,成为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潜在震源。以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对公路交通造成较大损害。
(1)公路震害。汶川地震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路受损里程累计达53295公里。成(都)绵(阳)高速公路交通中断;绵广高速公路因地震全线双向封闭。都江堰通往汶川的公路完全中断,四川阿坝州境内多条国省干线公路交通中断,途经汶川震中的G213道路松潘县境内、安宏县道松平路双河以下,小金境内省道303、210交通全部中断。尤其是阿坝州公路交通损失严重。全州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道班房、桥梁、安保设施等均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汶川县、茂县、理县和黑水县交通设施毁坏极为严重。截止5月18日,全州交通设施损失金额初步统计达166亿元,全州公路大部分出现边坡滑坡、崩塌、开裂和沉陷,受灾里程达6043公里;桥梁出现断裂、落梁等震害,受灾桥梁896座。
(2))桥梁震害。据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桥梁工程系李亚东教授统计,汶川地震中,全国有6140多座桥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主梁产生了裂缝,有的桥墩压溃。
、海城、营口地震的危害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海城、。,。这次地震,发生在辽南丘陵地区和辽河冲积平原的交界地带。因工程地质的差异,辽南丘陵地区,基岩露头,第四纪覆盖层较薄,构造物震害较轻;西部为辽河冲积平原,第四纪沉积层较厚,构造物震害较重。
(1))公路路基震害。海城、营口、盘锦、鞍山地区公路受震害影响较为严重,辽阳、本溪、锦州等地也受到影响。由于受灾地区公路路基都比较低,而填筑材料多为砂型土,造成路基沉陷、路堤塌滑、边沟淤塞等路基损坏现象:
一是路基沉陷。一种是成段的不均匀沉陷,路基出现纵向和横向裂缝。桥头引道路堤沉陷,使桥面与引道路面出现明显的垂直裂缝,最大沉陷量为20余厘米。另一种是路基塌陷形成大陷坑。营口市震后公路路基相继出现比较大的陷坑16处,平均每个陷坑抢修时填入片石约50立方米,最大陷坑面积120平方米,深约2米左右,填方160立方米。盘锦地区震后公路路基出现陷坑50余处,最大陷坑面积49平方米,填石方50立方米。海(城)釉(岩)线牌楼至孤山段3米多高的路
地震对公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