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楼 梯
学习目的规定
1.掌握楼梯构成及分类。
2.掌握钢筋砼楼梯构造规定。
3.掌握坡道、台阶构造。
4.掌握栏杆、扶手尺寸规定。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形式、楼梯尺度、楼梯构造设计及细部构造。
难点:楼梯构造设计
5.1 楼梯概述
房屋各个不同楼层之间需设立上下交通联系设施,这些设施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爬梯、坡道、台阶等。楼梯作为竖向交通和人员紧急疏散重要交通设施,使用最广泛;电梯重要用于高层建筑或有特殊规定建筑;自动扶梯用于人流量大场合;爬梯用于消防和检修;坡道用于建筑物入口处以便行车用;台阶用于室内外高差之间联系。
5.1.1 楼梯作用
楼梯作为建筑物垂直交通设施之一,首要作用是联系上下交通通行;另一方面,楼梯作为建筑物主体构造还起着承重作用,除此之外,楼梯有安全疏散、美观装饰等功能。
设有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设施建筑物也必要同步设有楼梯。在设计中规定楼梯结实、耐久、安全、防火;做到上下通行以便,便于搬运家具物品,有足够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
5.1.2 楼梯构成
楼梯普通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或栏板)和扶手三某些构成,如图2-5-1。楼梯所处空间称为楼梯间。
1.楼梯段
楼梯段又称楼梯跑,是楼层之间倾斜构件,同步也是楼梯重要使用和承重某些。它由若干个踏步构成。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疲劳和适应人们行走习惯,一种楼梯段踏步数规定最多不超过18级,至少不少于3级。
2.楼梯平台
楼梯平台是指楼梯梯段与楼面连接水平段或连接两个梯段之间水平段,供楼梯转折或使用者略作休息之用。平台标高有时与某个楼层相一致,有时介于两个楼层之间。与楼层标高相一致平台称为楼层平台,介于两个楼层之间平台称为中间平台。
3.楼梯梯井
楼梯两梯段或三梯段之间形成竖向空隙称为梯井。在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依照使用和空间效果不同而拟定不同取值。住宅建筑应尽量减小梯井宽度,以增大梯段净宽,普通取值为100~200mm。公共建筑梯井宽度取值普通不不大于160mm,并应满足消防规定。
4.栏杆(栏板)和扶手
栏杆(栏板)和扶手是楼梯段安全设施,普通设立在梯段和平台临空边沿。规定它必要结实可靠,有足够安全高度,并应在其上部设立供人们手扶持用扶手。在公共建筑中,当楼梯段较宽时,常在楼梯段和平台靠墙一侧设立靠墙扶手。
图2-5-1 楼梯构成
5.1.3 楼梯设计规定
楼梯作为建筑空间竖向联系重要部件,其位置应明显,起到提示引导人流作用,并要充分考虑其造型美观,人流通行顺畅,行走舒服,结合结实,防火安全,同步还应满足施工和经济条件规定。因而.需要合理地选取楼梯形式、坡度、材料、构造做法,精心地解决好其细部构造,设计时需综合权衡这些因素。
1.作为重要楼梯,应与重要出入口邻近,且位置明显;同步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在交接处拥挤、堵塞。
2.楼梯间距,数量及宽度应通过计算满足防火疏散规定。楼梯间内不得有影响疏散凸出某些,以免挤伤人。楼梯间除容许直接对外开窗采光外,不得向室内任何房间开窗;楼梯间四周墙壁必要为防火墙;对防火规定高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应设计成封闭式楼梯或防烟楼梯。
3.楼梯间必要有良好自然采光。
5.1.4 楼梯类型
建筑中楼梯形式较多,楼梯分类普通可按如下原则进行:
1.按楼梯材料分类。有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及组合材料楼梯。
2.按照楼梯位置分类。有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3.按照楼梯使用性质分类。有重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及消防楼梯。
4.按照楼梯间平面形式分类。有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如图2-5-2所示。
图2-5-2 楼梯间平面形式
5.按楼梯平面形式分类。
按楼梯平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1)单跑楼梯 见图2-5-3(a)
单跑楼梯不设中间平台,由于其梯段踏步数不能超过18步,因此普通用于层高较少建筑内。
(2)交叉式楼梯 见图2-5-3(b)
由两个直行单跑梯段交叉并列布置而成。通行人流量较大,且为上下楼层人流提供
了两个方向,对于空间开敞,楼层人流多方向进入有利,但仅适合于层高小建筑。
(3)双跑楼梯 见图2-5-3(c)、(d)、(e)。
双跑楼梯由两个梯段构成,中间设休息平台。图2-5-3(c)为双跑折梯,这种楼梯可通过平台变化人流方向,导向较自由。折角可变化,当折角≥90°时,由于其行进方向似直行双跑梯,故惯用于仅上二层楼门厅、大厅等处。当折角<90°成锐角时,往往用于不规则楼梯间中。
图2-5-3(d)为双跑直楼梯。直楼梯也可以是
2021年楼梯设计相关标准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