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华网专稿本周《中国航空报》刊登了中者的采访。在访谈中, 林左鸣除了着重指出壮大航空工业、振兴中国发动机发展事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之外,还透露了一些中者“中航工业要作为空天长城的基石,在推进这个战略中跟航天行业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这个问题上,林左鸣的回答中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出了“高超音速”飞行器对人类的意义,另一方面就介绍了研制空天飞行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从第一个方面来看, 不难看出中国航空工业和美、德等国航空巨头的选择是极其相似的。也就是说把空天飞机(空天飞行器)等高超音速飞机作为未来航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最近的一些公开新闻显示,美国已经加快了在高超音速领域的研制工作,其结果有成有败: X-37B 空天飞行器的成功返回地面,但是时速高达 20 马赫的 HTV-2 ,却再次在试验中失去了联系。这表明, 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展上, 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且无论是 X-37 B 空天飞行器还是 HTV-2 ,都是采用火箭发射的方式从地面升空。而《中国航空报》刊登的访谈中,却依然提到了“机场起飞,到邻近空间高速飞行,到目的地时再进入稠密大气层并降落”这种技术难度更高的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的经典“空天飞机”模式。可见中国航空工业在空天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相当远大,和美国航空航天巨头相比也毫不逊色。此外, 在技术问题上, 访谈中还介绍了空天飞行器几个重点技术难题。首先是在稀薄大气层也能使用的发动机。从其使用环境来看, 这和典型的工质推进的航天领域广泛使用的火箭发动机有很大的不同。从整篇访谈论述航空发动机重要性的背景来看, 这种发动机仍然是航空发动机的一种, 但又不同于现有飞机使用的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从世界高超音速飞行器发展来看, 变循环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等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新型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方向。至于中国会选择哪一条道路, 笔者也无法猜测。但从这里也看出来, 中国航空工业在成功研制“太行”“昆仑”等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后的远大目标。其次在访谈中涉及的技术难点是热防护问题。从我国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来看, 航天工业涉及到的热防护问题更多。但如果从研制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行器方面来说, 热防护的问题就更为复杂。因为和现有火箭发动机、圆锥形轨道返回舱相比, 空天飞行器的体积更大、气动外形更为复杂, 空天飞行器
中国空天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