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位于东山铜陵镇最东端,风动石风景区内。它濒临苍海,依山而筑,气势非凡。其后有古嵝山脊(俗称“龙岭”)为靠,铜山古城拱卫于前,左有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民族英雄黄道周故居,右侧不到百米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的东山风动石。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关帝庙实际占地面积长 32米,宽 16米,共 522 平方米,建筑面积 680 平方米,庙虽小而小巧精致, 堂皇绚丽,主要建筑艺术品集中于中轴线上,由低而高,层次有序,布局严谨,有门楼、前殿(拜庭)、大院回廊、大殿及花园等。主座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整座殿宇飞檐斗拱、雕梁面栋,金木雕、石雕琳琅满目,金碧辉煌。殿顶琉璃铺瓦,庙脊彩瓷剪贴,一饰“双龙戏珠”,一饰“丹凤朝阳”, 其余花鸟鱼兽千姿百态,流光溢彩。庙宇朝北广场中线上,有一口白石栏杆围塘,曰: “罗星池”,清澈映蓝天,金鲤畅遨游。罗星池之左有一口八卦井,玉液叮当,四时不枯;之右竖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显示关圣帝君之威严。广场庙前雕放一对原“天尊堂”古狮,造型凶猛,线条粗犷。关帝庙庙门为华表楼亭式建筑,俗称“太子亭”,筑在高台之上,由六根圆形石柱并二根石梁承托数百香木斗拱构就。每拱一斗九升,叠彩垒金而上。楼亭顶端饰有独具闽南特色的彩瓷剪贴雕,饰有“八仙过海”、“八兽图”及唐宋帝王将相造型塑像 120 尊。华表石柱刻“大明正德吴子约敬送”。横梁正面刻“嘉靖壬寅五月吉日前劝缘子孙重修”。飞檐下前额竖一方镂花鎏金匾,上镌“武圣殿”;后额亦竖一方镂花鎏金匾,上镌明万历年间铜山进士文三俊敬题的《关帝圣君赞》。“太子亭”建筑艺术高超,巍峨壮观,精美绝伦,历数百年台风、地震而安然无恙。进山门即到庙中小院。两厢青瓦回廊,紧抱山门,廊下竖有明清檀越施主芳碑,其中以道光 16年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偕金门总兵郭继青、陈化成捐金重修武庙记碑更为珍贵。前殿经前院登石级而上。门额正中嵌“山西神圣”石匾,两旁石柱刻有山东薛受益所题门联:“山岛雾收舒正气,海门日出照精忠”。中央堵墙开一大门和文经、武纬两个小门。大门额上悬“武庙”镶金石匾,后悬“德参天地”石匾。大门两旁立两个雕花石鼓,上面安放雕龙镂凤鎏金皇档。进门而至前殿拜庭。庭廊上方悬挂清乾隆年间,嘉勇候福康安敬奉的关帝颂文匾。两侧嵌墙柱联为:“入圣门总要请祈休咎,登帝殿便知明断是非”。拜庭中置有台胞敬送的青石祀案和铜铸双龙大香炉等,香烟缭绕,祀火明盛。大院回廊全是明清二代艺术精品,左右分附祀马良、廖化二公并护马二将,立有造型塑像。廊沿各立两对精巧典雅的浮雕龙凤石柱。左墙竖有一方《关永茂碑记》,刻载东山百姓“共尊关帝圣君为祖”,立“关永茂”为户名,终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正式入登清朝户籍一事。右墙亦竖一列石碑,系同治九年(187 0 年)《重修武庙碑记》,刻载海内外含台湾安平、鹿港、澎湖等地,土庶商绅及各界信众捐资重修关帝圣庙的芳名与金额。左廊边门通达佛教寺庙宝智寺;右廊边门通达花园,园中有妙石、古榕,植花种卉,并筑水池假山,幽雅清静。大殿丹墀之下镶一石陛,浮雕一龙,鳞角峥嵘,腾云凌空,工艺精奇,为世之所珍。殿前廊柱刻联:“德配文宣垂千古,功高武穆冠千秋”; “天地间完人第一,古今际正气独尊”。大殿正面隔屏与嵌墙计有六根青石角柱,分别刻联:“肝胆在中结得君臣兄弟,尊亲无以同兹日月山河”;“情同骨肉兄及
关帝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