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庐江县精神病医院李志民
摘要: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的疾病,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非常多,tau蛋白出现过度异常磷酸化,导致组成微管的生物活性丧失或功能下降,致使神经细胞凋亡,细胞骨架结构异变,淀粉样前体蛋白质代谢失调导致患者出现老年斑,各种遗传因子发生突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代谢障碍,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伤学说等均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对近几年老年性痴呆国内化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对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阶段大脑皮质出现神经变性引发的一种疾病,导致该病的因素非常多,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进行性痴呆和精神异常,根据病理学来看患者多会出现大量老年斑,脑皮质发生广泛萎缩以及神经原纤维缠结,该病主要集中发病阶段为老年前期,据统计资料显示[1],大约有2%-5%年纪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明显痴呆症状,而年纪在85以上的老年人,近50%的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由于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因素及其发病机制均非常复杂,故至今学界对其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并无统一定论,与遗传、代谢、环境以及雌激素等各种因素均有联系,本文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对近几年老年性痴呆国内化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对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作如下综述:
1 β淀粉样蛋白毒性学说
老年性痴呆是淀粉样变性疾病中的一种,主要是因膜内100kD左右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因错误发生折叠以及出现异常水解所引起的,同时老年性痴呆的病理特征中,在患者脑中产生大量Aβ淀粉样蛋白(Aβ)和Aβ淀粉样蛋白堆积是最重要的一项,是致使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因素之一[2]。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可作用于细胞粘连、生长以及神经细胞的轴突生长,是I型跨膜蛋白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可参与到大部分细胞的各项活动中。在该细胞进行分泌时,可以看到,Aβ淀粉样蛋白是由β分泌酶以及γ分泌酶会依次水解而得到的。A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是通过自由基、刺激细胞死亡程序或刺激胶质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物质而使神经元死亡的。据文献报道所知[3],Aβ淀粉样蛋白是引起老年性痴呆不可替代的枢纽环节。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β淀粉样蛋白均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因素,但由于β淀粉
样蛋白前体蛋白的生理功能尚不明确。老年性痴呆患者大脑中的Aβ淀粉样蛋白不但沉积且
数量不断增加,并因此导致老年斑大量产生,因此老年性痴呆早期均会出现一个共同的病理性特点,Aβ淀粉样蛋白42(具有42个氨基酸长度)会发生异常沉积和释放。据实验研究发现[4],将胆固醇去除剂洛伐他丁与β-甲基环糊精对以稳定表达人野生型淀粉样前体蛋白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进行处理,发现β-%%,%%,人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sAPPα),提示胆固醇可能通过影响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代谢途径而参与AD的病理过程。
2 tau蛋白异常学说
tau蛋白是一种磷酸蛋白,分子量为50000-60000,是一种微管蛋白。tau蛋白对维持神经元轴突中微管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而微管与神经元内的物质转运有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