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是如何缔造特钢“王国”的? [我的钢铁] 2008-04-18 14:41:13 一、中信泰富特钢产业的“风采”中信泰富目前旗下有众多产业,涉及到电力、航空、基础建设、信息业、特钢制造、物业、销售和资产市场等。中信泰富以买壳上市来实现上市, 以收购重组见长。近几年中信泰富在对自己产业进行调整, 淡出基础建设行业、电信行业、分销发电等行业, 积极发展特钢、物业和航空行业。目前中信泰富已经成立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把三特钢公司纳入旗下,目前具有年产 700 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 2007 年实现钢产量 687 万吨,材产量 623 万吨,销售收入 289 亿元,税后利润 亿元。是我国第一大特钢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汽车用钢、轴承钢、弹簧钢、锅炉电站用钢和中厚壁无缝钢管, 中国市场占有率均占第一位, 市场覆盖华东、华中及华北地区,特钢行业的营业收入在直线上升。中信泰富近几年的出口量也在节节攀高。其中江阴兴澄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新冶钢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特钢行业的繁荣进一步证实了中信泰富多年的产业并购重组策略又一次被成功复制, 本文重点来分析中信泰富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其中有哪些方面可供观摩学习。二、收购内地“钢三角”,完善钢铁产业链由于中国大陆特种钢的下游产业诸如家电、汽车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特钢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特钢技术门槛较高, 产品专业性强, 地方小企业不敢贸然进入, 特钢产能没有像普钢那样超常增长。国内特钢市场一直以来都处于零散状态, 投资这一领域的施展空间也很大。目前, 特种钢在国内钢材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但价格却大大高于普钢产品。这些都吸引中信泰富进军我国特钢行业, 而且中信泰富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条件都比较适合来担任整合我国特钢产业的“领头羊”这个角色。 1993 年中信泰富以 55% 股权入股江阴兴澄特钢, 从此开始布局自己的特钢阵营。随后的几年中信泰富收购重组了江阴兴澄特钢、新冶钢和石家庄钢厂。中信泰富集团试图将其在电力航空, 基础建设上并购重组成功模式复制在特钢行业, 实际结果表明中信泰富又一次成功了。兴澄特钢、大冶特钢、石钢公司分别位于华东、中南、华北, 在地域上呈三足鼎立态势。近年来,市场对于铁矿石、焦炭等钢铁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之需求甚殷,导致供应紧张, 价格上升。面对如此形势, 中信泰富先后投资了铁矿、焦煤矿及焦炭生产等项目, 比如西澳矿石项目、山东煤炭项目、自购船队和长江流域的铁矿石集散中心等。这足以说明她在为特钢产业储备“粮仓”, 积极营建畅通无阻的产业链。向上游看, 当国内钢铁业面临铁矿石瓶颈时, 中信泰富却已经高明地在海外矿山布下旗子; 环顾自身, 当钢铁企业需要做大做强时, 中信泰富已经一连串地收购了几家特钢公司, 很明显, 中信泰富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中国钢铁业, 而是直接指向了高端的特钢产业。中信泰富坐拥海外铁矿石之资源优势, 又拥有国内特钢系的规模优势,国内特钢行业领跑者之位非她莫属。三、收购策略可圈可点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中信泰富向来以“并购+ 注资+ 投资”、“扩股融资+ 发可换股债融资”模式,通过扩股或发可转债融资完成并购,并向并购项目注资、投资,提升并购项目的盈利能力, 做大中信泰富, 实现资产增值。对于钢铁行业她的手法也是一样, 对于江阴兴澄特钢是“投资+ 新建”,
中信泰富是如何缔造特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