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学习《 30 天改变一生》第一课,跟大家分享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情,可以遵循以下流程 1、知道改变的程度 2、藉着决定而展开行动 3、注意自己由行动中得到了些什么 4、如果你所做的没有效果,就换个方法试试简而言之就是 PDCA 原则:P( plan ) 计划,D (do) 执行,C( check ) 检查,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 并予以标准化; 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 PDCA 循环中去解决。我觉得减肥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也挺好, 之前像我减肥的时, 觉得运动有效就去运动, 觉得节食有效又去节食,断断续续,没有归纳总结,完全是放养式,到最后是什么效果也没有。没有一个科学的框架约束指导我们的时候,即使有执行力也是蛮干。具体分四步: 1, 我想减多少斤,这是自己的目标 2, 多想象自己瘦了的时候美美的样子, 跟现在一对比, 有个反差, 激动的时候就开展行动计划。每天喝多少水、中午怎么安排一顿好吃的, 夜晚什么时候睡觉, 把哪些高热高脂的东西划为禁区,嘴馋了怎么安慰自己。。。 3, 每隔一个星期, 称一称自己的体重, 量一量自己的身体尺寸变化, 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到位。 4, 对于减肥, 可以花 90% 的时间去做, 花掉 10% 的时间去优化。譬如, 怎么才能保证喝水够量,上次饿的时候吃的东西热量太高该选什么比较合适,是不是要搭配一下运动。。。前几日看了一篇文章《傅盛豹变》,讲述了傅盛怎样把猎豹移动从 2010 年成立干到 2014 上市的事情,中间有个小插曲讲的是傅盛减肥的故事: 互联网减肥法傅盛现在认为,凡事都有方法论。雷军五年前说,傅盛你能做 10 亿美金的公司。同样,有了方法,胖子能瘦,瘦子能胖。傅盛大学时 140 斤, 工作后胖起来。运动少, 压力大, 一焦虑就吃东西, 最没抵抗力的是开心果, 最高位贴近 190 斤, 都不敢称重。傅盛一直想减肥, 不想做个胖子。但就是不能从惯性生活里跳出来。 2013 年, 跟朋友聊天。朋友四十多岁, 体型好, 在全国各地跑马拉松。傅盛听到就“震撼”。当时脑袋里忽然冒出来一个意识, 以前总以为减肥随时都来得及, 但若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点, 也许就没可能了,等老了,可能想跑也跑不动了。那刹那从内心里冒出来一个觉悟:我不会注定是个胖子。从后来总结的“目标-路径-资源”的三段论里,这句话解决了“目标”的问题。接下来是路径。傅盛的直觉是两个: 饿肚子, 跑马拉松。这个想法在当时如此之强烈, 开始每天跑一公里; 时常不吃饭,饿得头昏眼花。但没用,瘦不下去。一次去台湾, 在诚品书店买了《身体圣经》和《运动伤害》好几本书, 一本一本的读。那时开始知道, 人减肥的本质是靠降低血糖来降低脂肪, 人体先消耗血糖, 然后脂肪转成血糖, 脂肪就消耗了。然后下载 APP 。每餐饭都先用 APP 查各种食物含的热量。然后就学习到, 减肥本质上不是节食, 而是注意饮食结构。每天跑一小时, 挺辛苦, 其实就消耗了 800 大卡热量, 要减掉一斤脂肪就得消耗 2000 大卡,可跑步后喝一罐可乐,就是 200 多大卡,连喝三罐,一小时的步就白跑了。然后又知道,其实碳水化合物也容易转成糖。现代人的
我的减肥方法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