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删除 谢谢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材料
地震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地震五百万次,其中有感地震五万多次, 七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平均仅有十几次。 下面就地震的相关知识做解答:
1、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
2、地震来了怎么办?
答:及时了解正确的信息,地震发生后, 要注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中有关地震的报道,从正确的渠道了解来自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信息, 不要随意听信小道信息,更不要轻信谣言、传播谣言。
3、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 震时便于人员逃离。 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4、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火灾的发生?
答:迅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5、什么是室内的避震空间?
答:由于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可能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6、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
答: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7、室内不利避震的场所?
答: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外墙边、窗户
旁。
8、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答:要因地制宜,没有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压埋。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遭致更大不幸。
9、怎样在室内准备好避震的场所和通道?
答:应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 ; 保持室内外通道的畅通;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满;房门口、内外走廊上不要堆放杂物。
10、为预防次生灾害应处理好哪些不安全品?
答: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易燃物, 如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易爆品,如煤气罐、氧气包等;易腐蚀的化学制剂, 如硫酸、盐酸等;有毒物品,如杀虫剂、农药等。把用不着的尽早清理掉或存放好、 防撞击,防破碎;防翻倒,防泄漏;防燃烧,防爆炸。
精品文档
资料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删除 谢谢
11、家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答: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每个家庭要根据实
际情况制定防震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例如, 对自家住房的抗
震能力,周围的环境,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
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的地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