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一部分单元分析本单元包括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和“践行道德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 1 、本单元设计依据文明的社会秩序、良好的道德状况需要公正法律和有效的执法。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的状况,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法制的公平和管理体制的透明程度。初中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一, 这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代表民族未来的青少年一代, 如果不懂得宪法和法律, 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 就无法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其二, 这是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 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 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 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道德经济, 更是法制经济。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 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其三, 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行为规范, 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 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 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为“四有”新人。其四, 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达成本课程教育目标的需要。人的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等几个有机结合的部分。当代青少年学生, 如果不懂得法律知识, 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无疑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现本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 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要让他们知道: 法律是保护人民权利的武器, 是真正为了人民的, 也是能够为民所用的; 法律是保护包括中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有效工具, 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有特殊的规定;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需要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应该从青少年开始, 就加强法制教育, 这样才能使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为了让中学生掌握保护自己权利, 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远离违法犯罪, 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2 、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 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 维护社会秩序。” 3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出要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 追求公正。能力目标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 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知识目标要求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4 、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设立“践行道德, 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和《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两课。“践行道德, 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综合运用两课教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遵守国家法律, 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 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 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