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知识链接: 1. 庄子与《庄子》简介庄子(约公元前 369- 前 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一书现存 33篇。有内篇 7篇, 外篇 15篇, 杂篇 11篇。内篇 7 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 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 2. 《逍遥游》背景简介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逍遥游》。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注]①笥:sì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 “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 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 “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 “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意义: 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 坚持不受束缚, 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 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 精神自由的追求 3. 什么是“逍遥”?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所谓“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的“绝对自由”。这种理论和办法就是“逍遥游”。“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4 、文章结构: 第一段:世间万物均有所待,均不自由。第二段:万物存在小大之辩,均不自由第三段:举例论证何为逍遥,卒章显志预习检测: 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北冥()鲲鹏( )抟()迁徙()坳堂( ) 草芥()夭阏()蜩()蝉舂() 粮蟪蛄() 大椿()斥鴳()泠然( )抢() 榆枋沮()丧晦( )朔数仞()翱( )翔蓬蒿()数数( )然恶() 乎待决() 起而飞穷发() 之北朝( )菌 2
逍 遥 游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