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诊断方案
【概念】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重要体现一种病证。相称于西医心血管疾病涉及各种类型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和非心血管疾病如: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咱们这里重要指各种心血管疾病。
【疾病名称】
中医病名: 心悸
西医病名: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和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制定。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激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迅速,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洒饱食等因素诱发。
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病因病机】
心悸病因较复杂,既有体质因素、饮食劳倦或情志所伤,亦有因感受外邪或药物中毒所致。其虚证者,多因气血阴阳亏虚,引起心神失养;实证者常用痰浊、瘀血、水饮,而致心神不宁。
1.体质虚弱:禀赋局限性,素体亏虚,或脾胃虚弱,化源局限性,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皆可使气血局限性,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劳倦:嗜食高粱厚味,煎炸炙炥,蕴热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发为心悸。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施,水液输布失常,滋生痰浊,痰阻心气,而致心悸。
3.情志所伤: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平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易使心气不敛,心神动摇,而心慌不能自主,惊悸不已,渐次加剧,直至稍遇惊恐,即作心悸,甚或外无所惊,时发怔忡。
4.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运营受阻,发为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亦可引起心悸。
5.药物中毒: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质,引起心悸,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当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起心动悸、脉结代一类证候。
心悸病位重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有关。
【鉴别诊断】
1.胸痹心痛: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激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胸痹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浮现。
2.奔豚:
心悸诊疗专项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