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茌平实验中学刁波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的内容, 《中国的土地资源》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细化,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内容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 统领全局的作用。?教材主要安排了“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四部分内容,其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现状、优劣势,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我认为教材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设疑, 解疑,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动手,动脑,拓宽思维,积极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新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教学中应以这一课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我理解的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总量大、人均少; 类型全;主要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资料”即本堂课所用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一些国家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数据、地图、统计图等,以及一些事例。?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现第一个目标“基本国情——人多地少”时,我采纳了“温故、对比、知新、启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回忆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用其估算人均土地,再与世界人均土地量相比,得出“人多地少”的现状。出示“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的对比”柱状图,指导学生学习读柱状图的后,得出“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这一结论。启发学生总结:土地资源的优势之一—总量多,劣势—人均少,从而树立保护土地,尤其是保护耕地的意识。?(二)、实现第二个目标“类型齐全”时,我采纳了“联系实际和读图解疑法”,将该部分分为两个话题来讲,一先让同学们联系实际,从身边的事物谈起,说说土地有哪些价值,从而引出“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得出“类型齐全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另一大优势,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的结论。我始终认为理论联系实际,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变学生听为学生说是地理课堂新课标新理念所提倡的,我也一直在我的地理教学课堂上应用,效果非常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二出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饼状图”,让同学们说出土地主要类型的比重情况,明确“比重不合理,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这一劣势。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也为了讲“珍惜每一寸土地”做铺垫,我让同学们展示课下搜集的材料: 草地、林地、耕地现状,进一步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保护土地的热情。?(三)第三部分“区域差异明显”在本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打破以往直白地讲解“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的陈旧教学法,利用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见识广,爱表现等特点,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先后出示四幅地图: 土地主要利用类型分布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地形图, 设疑: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试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禅述),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展示,自评互评,我加以指导、点拨、补充,完成表格。
刁波土地资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